EI、Scopus 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第43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研究论文
学习钱学森先生技术科学思想的体会——纪念钱学森先生百年诞辰
郑哲敏
以个人体会从几个方面介绍钱学森先生的技术科学思想:什么是技术科学;技术科学的重要性;技术科学如何为应用服务;技术科学工作者应具有的基础知识;钱学森先生技术科学思想在建立力学研究所中的实践; 最后谈谈关于力学要继续走技术科学道路的一些想法.
2011, 43(6): 973-977.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1-323
探索发展激波风洞爆轰驱动技术
俞鸿儒
发现了燃烧驱动激波管中入射激波马赫数异常升高的起因. 实验显示爆轰驱动能力强于燃烧驱动, 从而推动爆轰驱动技术的发展. 采用卸爆管消除爆轰波反射高压以及双爆轰驱动段全部消除爆轰波后的Taylor稀疏波, 使反向和前向爆轰驱动模式具有实用价值. 反向爆轰驱动技术还成功用来延长激波风洞试验时间.
2011, 43(6): 978-983.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1-331
系统科学方法论探索
史定华
众所周知,系统科学是适应科学方法论的变革而产生的新学科。系统科学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类复杂系统的共同特性,探索系统的生成、演化和涌现的普遍规律。系统科学与经典科学在方法论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经典科学注重还原分析,而系统科学强调整体把握。本文首先回顾我国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上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接着简介作者从运筹学角度对描述方法所做的研究,然后着重探讨网络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系统科学的借鉴作用。
2011, 43(6): 984-990.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1-318
电火箭星际航行: 技术进展、轨道设计与综合优化
高扬
早在1963年, 钱学森先生在他出版的专著《星际航行概论》中阐述了星际航行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电火箭技术在星际航行中的应用前景. 与传统化学推进相比, 高比冲电火箭或电推进技术有望为星际航行任务承载更多有效载荷以及实现更佳航行性能. 与此同时, 与电火箭技术应用相关的连续推力轨道分析与优化设计为航天轨道力学注入了新的研究内容, 并指导着电火箭星际航行的未来发展. 该文将依次介绍电火箭技术进展、连续推力轨道设计以及电火箭星际航行的综合优化问题, 力图描述电火箭应用于星际航行的基本内容与实现途径以及应用于载人深空飞行的设想.
2011, 43(6): 991-1019.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1-332
滑动蒙皮变后掠气动力非定常滞回与线性建模
白鹏 陈钱 刘欣煜 李锋
针对低速不可压条件下滑动蒙皮方式变后掠过程中非定常动态气动特性开展了3方面的研究工作: (1)飞行器变形过程中非定常动态气动特性风洞试验技术研究;(2)变形过程中滞回效应研究和机理分析; (3)基于风洞试验结果开展变形过程中非定常动态气动力线性建模. 初步研究表明: (1)采用强迫振荡法可以有效地获取变形过程中非定常动态气动力滞回效应; (2)造成变形过程中气动滞回效应的机理有两个即``动边界效应''和``流场结构滞回效应'', 造成滞回效应的机理可能主要在于后者; (3)引入升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随后掠角变化率的动导数概念, 可以建立变形过程中非定常动态气动力线性模型.
2011, 43(6): 1020-1029.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1-125
电场作用下流动聚焦的实验研究
司廷 田瑞军 李广滨 尹协振
通过在流动聚焦的同轴液-气射流区域施加电场, 开展了电场力和气动力共同作用下锥形以及带电射流的不稳定性特性实验研究. 实验在精密设计的流动聚焦装置上完成, 分析了外部电压、气体压力降和液体流量等主要控制参数对流动聚焦过程的影响, 获得了锥形的振动模式和稳定模式及其之间的转换, 得到了射流的滴模式、轴对称模式、共存模式和非轴对称模式及其转换并定量分析了电场对射流尺寸参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 相比于单一的流动聚焦, 该方法能够增强锥形的稳定性, 促进液体射流雾化, 减小颗粒的直径, 因此在科技领域和工程实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11, 43(6): 1030-1036.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1-156
圆柱尾迹影响下旁路转捩末期发卡涡涡包的实验研究
唐湛棋 姜楠
基于TR-PIV技术, 通过侧视和俯视两种情况对圆柱尾迹影响下旁路转捩末期发卡涡涡包的结构及特征尺寸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合二维空间子波变换和\lambda_{ci}准则, 运用线性随机估计方法对速度信号进行条件平均. 在侧视情况下, 条件平均结果显示, 在边界层中一系列发卡涡涡头与壁面构成17^{\circ}的倾角, 并且被尾迹涡所占据的低速区域出现在涡包上方的主流区中. 在俯视的结果中, 沿流向方向拉伸(流向尺度3\delta, 展向尺度0.55δ)的低速条带结构出现在法向高度为y/δ=0.2的流向-展向平面中, 并且在该低速条带的两侧对称地出现了沿流向分布的反向旋转的涡结构. 可以得出: 在圆柱尾迹影响下旁路转捩的末期, 由于尾迹涡诱导作用的影响, 发卡涡涡包在形态上显示出了更大尺度的特征.
2011, 43(6): 1037-1042.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1-124
柔性板的时滞H∞控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赵童 陈龙祥 蔡国平
以柔性板为对象, 开展时滞H∞控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首先给出柔性板的时滞动力学方程; 然后利用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和自由权矩阵法, 推导了闭环时滞系统渐近稳定的矩阵不等式;进而根据该矩阵不等式采用参数调节法及遗传算法, 研究了如下两类控制设计问题: 已知控制律求解最大稳定时滞量, 已知最大稳定时滞量求解H∞控制律; 最后对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 结果显示, 获得的H∞控制律能够有效地抑制板的弹性振动, 所确定出的保证系统稳定性的时滞区间更接近实际情况.
2011, 43(6): 1043-1053.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1-076
Bénard-Marangoni对流温度振荡转捩实验研究
吴笛 张洋 段俐 胡良 李永强 康琦
主要通过实验观测Bénard-Marangoni对流中存在的温度振荡现象, 研究了温度振荡的起振临界Ma数, 以及初步探讨了温度振荡随Ma数增加的转捩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性参数的硅油温度振荡临界Ma数满足同一临界条件. 不同的物性参数的介质表现出不同的温度振荡转捩过程, 但同一物性参数不同厚度的介质表现相同的振荡规律. 此外, 还用粒子迹线法观察了流场结构及转捩过程.
2011, 43(6): 1054-1060.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1-149
超燃燃烧室气流参数诊断
李飞 余西龙 顾洪斌 李智 陈立红 张新宇
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器吸收光谱技术, 利用7185.597cm^{-1}, 7444.35cm^{-1} + 7444.37cm^{-1}(重合吸收线)两条H_2O吸收线, 采用分时扫描-直接探测策略组建多光路吸收测量系统, 在4kHz的测量频率下, 定量测量了燃烧室气流的静温、水蒸气浓度和流向速度. 利用位移机构, 在以C_2H_4为燃料的超燃直连式试验台中, 在单次试验中同时诊断燃烧室内某截面和燃烧室出口的多气流参数的截面分布. 利用燃烧室出口截面的水蒸气浓度分布, 并结合壁面静压计算燃烧效率; 利用燃烧室出口截面的静温和速度分布, 获得出口气流马赫数分布; 利用凹腔后部某截面的温度和水蒸气浓度分布, 判读了凹腔附近流场特征.
2011, 43(6): 1061-1067.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0-729
基于响应面法的新型排翼式飞艇的气动优化设计
李峰 叶正寅 高超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的方法, 以后掠排翼式飞艇为初始气动外形, 后翼的轴、法向坐标为设计变量, 升力、阻力系数和升阻比为目标函数, 通过CFD结合响应面近似理论, 建立了气动参数的二阶响应面优化模型, 并针对排翼式飞艇的升阻特性进行了优化设计. 研究结果表明: 响应面方法是解决气动优化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优化后排翼式飞艇的气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NACA0020, NACA0030, NACA0040排翼式飞艇的升阻比分别提高了9.61%, 6.08%, 13.08%; 飞翼的轴向和法向位置对各气动参数的影响不尽相同, 升力系数C_rm l和升阻比k对轴向位置更为敏感, 而轴向和法向位置对阻力系数C_d的影响则基本相当.
2011, 43(6): 1068-1076.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1-053
密切曲面锥乘波体---设计方法与性能分析
贺旭照 倪鸿礼
介绍了密切曲面锥(osculating curvedcone, OCC)乘波体的设计方法, 并对密切曲面锥乘波体的流场结构及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 密切曲面锥方法采用具有直线激波和等熵压缩波系的曲面锥作为基准流场, 在定义乘波体激波型线(inlet capture curve, ICC)和前缘捕获型线(front capture tube, FCT)后, 采用密切轴对称和流线追踪技术, 设计生成密切曲面锥乘波体. 采用数值方法对设计的密切曲面锥乘波体进行了模拟, 理论设计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一致. 对密切曲面锥乘波体和密切锥乘波体进行了比较, 密切曲面锥乘波体克服了密切锥乘波体压缩量不足及容积率偏小的缺点.
2011, 43(6): 1077-1082.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0-502
亚网格尺度稳定化有限元求解不可压黏性流动
刘双兵 刘海湖
从亚网格尺度稳定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出发, 提出了适合时间推进求解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获得定常解的SGS稳定化方法. 基于一定程度的近似和简化, 获得了与时间步长相关的稳定化参数, 从而排除了传统SGS稳定化方法在求解高Re数、小时间步长问题时所引发的数值不稳定性. 把SGS稳定化方法应用于求解不可压湍流, 结合标准k-\varepsilon湍流模型和壁面函数法估计湍流黏性系数, 详细讨论了壁面函数法的实施、湍流输运方程的求解和保证湍流变量非负性的限制策略, 发展了时间推进求解不可压湍流的分离式算法. 二维外掠后台阶层流和湍流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求解不可压黏性流动是可行的, 并且具有稳定性好、计算精度高的特点.
2011, 43(6): 1083-1090.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0-268
波浪场中物质输移离散系数的理论分析
沈良朵 邹志利
海岸水域波浪引起的物质输移扩散存在着不同于水流引起的物质输移扩散的特征. 通过解析的方法对垂向扩散方程进行求解, 推导出波浪和潮流共同作用下的海岸水域物质输移离散系数的理论公式. 分析中将总的离散系数分为潮流、质量输移流、纯波浪波动作用以及潮流与质量输移流、潮流与波浪波动、质量输移流与波浪波动的相互作用6部分, 通过分析各组成部分特征, 得出海岸水域物质输移中波浪所产生的离散效应主要是质量输移流贡献, 波浪水质点运动及波流相互作用对时间平均离散系数的贡献较小的结论.仅波浪的作用(不包括潮流)的有关结果与他人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的吻合良好, 证明了该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给出了时间平均离散系数及离散系数波动幅值随波浪周期和波高的变化特征,同时将结果应用于垂向环流, 给出了垂向环流对应于质量输移流所产生的离散系数的特征.
2011, 43(6): 1091-1102.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0-444
热带气旋的基本热力学分析
李建锋 吕俊复 李斌 尧国富
通过对热带气旋的热力学分析与计算, 发现热带气旋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水蒸气凝结所释放的潜热. 气旋内外的温度差异使其产生了做功能力, 形成了一个热力循环, 该热力循环的效率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增高有一个最大值: 对于一定的气旋底部温度,在饱和空气温度较低时, 其效率随着高度的增加存在极大值; 而当温度较高时, 则其效率随着高度一直增加. 当海面环境温度在33oC~34oC时, 效率达到最大值, 约为7.4%. 而输出功则随着温度的增加而一直增加, 因而气旋强度随着环境温度的增高而增大.
2011, 43(6): 1103-1109.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0-225
生长对超弹性球壳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
任九生 袁学刚 程昌钧
应用连续介质力学有限变形理论建立受内压作用不可压超弹性球壳大变形问题的力学模型, 且运用基于变形梯度张量极分解的弹性体积生长理论分析生长对不可压超弹性球壳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对球壳变形与内压关系式的数值计算得到不同生长条件下球壳的变形曲线和应力分布曲线及由生长引起的残余变形和残余应力分布. 计算结果表明生长对球壳变形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生长影响球壳可产生不稳定变形的临界壁厚和临界内压, 且在某些情况下可改变球壳的稳定性. 生长在球壳中可产生一定的残余变形和残余应力, 对球壳中的应力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当生长的程度足够大时, 即便没有外力作用,球壳仅在生长引起的残余应力作用下也可产生不稳定变形.
2011, 43(6): 1110-1116.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1-066
具有层状微观结构的NiTi单晶本构模型
朱祎国 赵聃
建立了应力诱发的具有层状微观结构的NiTi单晶本构模型. 模型考虑母相和马氏体相弹性各向异性性质的差异, 以NiTi单晶相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24个马氏体变体为基础, 利用相变驱动力和理想界面的连续条件推导了马氏体相变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以及单晶相变过程中宏微观应力应变的演化, 数值模拟了在不同加载方向材料的应力应变响应.结果表明, 对于不同的加载方向, NiTi单晶既存在强化也存在软化现象.
2011, 43(6): 1117-1124.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0-412
预制缺陷的K9玻璃层裂特性研究
胡昌明 王翔 刘仓理 蔡灵仓
层裂问题的核心内容是内部微细观损伤成核及演化规律研究. 利用激光内刻方法, 在K9玻璃样品内部预制相互贯通的初始损伤, 结合火炮加载平板实验和多点DPS测试获得样品自由面粒子速度, 以研究材料内部损伤的动态实时演化过程. 通过所获得的样品自由面粒子速度图像, 分析了层裂振荡周期、未层裂信号和层裂强度等实验现象, 为材料的动态损伤演化过程提供了一些新的认识.
2011, 43(6): 1125-1132.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0-629
结构可靠性分析高效自适应重要抽样方法
戴鸿哲 赵威 王伟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Metropolis算法和快速高斯变换技术的结构可靠性分析高效自适应重要抽样方法. 该方法首先利用自适应Metropolis算法高效生成结构失效域样本, 然后运用自适应宽核密度估计方法构造重要抽样密度函数, 最后采用快速高斯变换加速重要抽样过程中核函数的计算. 与传统方法相比, 自适应Metropolis算法能够在相同计算量下提供更多结构失效域信息从而改善计算精度, 即为求得给定精度问题的解, 可有效减少样本生成过程中的结构分析次数, 提高方法的计算效率; 快速高斯(Gauss)变换大幅降低核密度估计的计算复杂度从而大幅缩减重要抽样的计算耗时. 通过数值算例可以看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
2011, 43(6): 1133-1140.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0-805
三种加载方向下云杉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钟卫洲 宋顺成 黄西成 郝志明 谢若泽 陈刚
利用INSTRON和Hopkinson压杆对含水率为12.72%, 密度为413kg/m^{3}云杉木材试件沿顺纹、横纹径向和横纹弦向进行准静态和动态压缩实验, 获得了云杉木材3个方向的抗压模量、准静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和3种应变率下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 结果表明云杉木材沿顺纹方向加载破坏形式表现为木材纤维轴向屈曲、褶皱; 横纹径向和弦向加载失效行为表现为木材纤维间的滑移破坏. 云杉顺纹方向抗压弹性模量最大, 分别约为横纹径向抗压弹性模量的21倍和横纹弦向抗压弹性模量的32倍; 横纹径向和弦向准静态压缩屈服应力基本相等, 试件沿顺纹方向准静态压缩屈服应力约为横纹径向和弦向屈服应力的9倍; 动态压缩屈服强度具有率敏感性, 在应变率为500-1000s^{-1}动态压缩实验中顺纹、横纹径向和弦向动压屈服强度均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显著提高. 同时对不同方向压缩下木材胞壁失效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 表明产生完全压缩失效的平均极限载荷与胞壁屈服强度、胞元结构和产生的褶皱长度相关.
2011, 43(6): 1141-1150.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0-450
受圆柱面约束螺旋杆伸展为直杆的动力学分析
刘延柱 薛纭
以大型空间结构的可伸展机械臂从折叠状态被释放的伸展过程为工程背景, 分析受圆柱面单面约束的弹性螺旋杆在惯性力作用下恢复为直杆的动力学过程. 对弹性杆空间大变形的分析不允许利用小变形假设进行简化. Kirchhoff动力学比拟理论是研究细长弹性杆超大变形的有效工具. 但由于圆柱面约束的存在, 不能直接利用无分布力的Kirchhoff 模型, 而必须在方程中增加分布的约束力. 以表述截面姿态的欧拉角为变量, 建立受圆柱面约束弹性杆的动力学方程. 在圆柱面约束条件下, 认为弹性杆在伸展过程中仍维持半径不变的螺旋线形态, 仅螺旋线倾角和杆的扭率随时间变化. 对简化后的非线性微分方程导出解析积分, 以描述伸展运动的动力学过程, 导出螺旋杆伸展速度的变化规律, 以及从初始状态伸展为直杆所需时间的简明的解析形式计算公式.
2011, 43(6): 1151-1156.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0-820
平面柔性多体碰撞阶段附加接触约束方法
汪东廷 洪嘉振 吴坛辉
含碰撞现象的柔性多体动力学涵盖碰撞前、碰撞中和碰撞后3个不同拓扑的过程, 针对这个特点, 采用附加接触约束方法可将上述3个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形式统一. 引入碰撞检测机制, 实现拓扑模型的自动变化. 与传统的罚函数方法不同, 以物体间互不嵌入的思想建立附加接触约束, 计算碰撞期间的动力学过程. 通过对发生多次碰撞问题的仿真,从兼顾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角度, 对提出的附加接触约束方法和LS-DYNA罚函数方法进行了对比, 改进了LS-DYNA罚函数方法存在的不足.
2011, 43(6): 1157-1161.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1-016
波纹管式液固混合介质隔振器的动力学特性
高雪 陈前 滕汉东
波纹管式液固混合介质隔振器是一种主要用于低频重载动力机械隔振的新型隔振器, 主要由波纹管弹性单元体和多层波纹管容器组成. 首先建立了弹性单元体的弹性板壳模型, 在考虑波纹管结构几何非线性及内部气体耦合的前提下, 利用参数摄动法推导了单元体在外部油压和内部气压共同作用下的非线性轴向刚度. 在此基础上, 推导了隔振器的轴向刚度, 发现刚度具有分段线性-非线性的特点, 并且与弹性单元体和波纹管容器的各参数密切相关. 进而建立了等效的分段双线性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利用平均法与数值仿真分析了隔振系统的非线性频响特性, 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软弹簧特性, 而主共振稳态幅值关于频率的分岔会导致幅值跳跃现象的出现.
2011, 43(6): 1162-1169.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0-724
一种计算非比例阻尼结构地震响应的新方法
国巍 余志武
在非比例阻尼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中, 直接积分法和强迫解耦法均具有鲜明的优缺点, 考虑到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均衡,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非比例阻尼结构地震响应计算的新方法---多自由度模态方程方法. 同时, 通过推导指出了直接积分法和强迫解耦法是所提出方法的两种特殊形式, 从而构建了非比例阻尼结构地震响应计算方法的完整理论体系. 最后采用数值算例验证了多自由度模态方程方法在非比例阻尼结构地震响应计算中的有效性, 并说明其可以通过合理划分结构分区来调节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2011, 43(6): 1170-1180.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0-756
研究简报
周期结构动力响应的高效数值方法
高强 姚伟岸 吴锋 张洪武 林家浩 钟万勰
提出一种计算周期结构动力响应的高效率算法. 以精细积分方法为基础, 利用周期结构的对称性和动力问题的物理特性, 分析了周期结构对应矩阵指数的特殊结构, 并基于此给出一种计算周期结构对应矩阵指数的高效率方法. 在高效和精确计算周期结构对应矩阵指数的基础上, 得到了周期结构动力响应的高效率和高精度算法. 数值算例表明, 该方法效率高且节省存储要求.
2011, 43(6): 1181-1185.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0-783
UH模型切线刚度矩阵对称化及其应用
罗汀 秦振华 姚仰平 冯兴
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几种土的本构模型三维化方法以及变换应力方法的优势. 详细分析了用变换应力三维化本构模型非关联流动的本质, 针对因采用非关联流动法则而带来的本构模型切线刚度矩阵的非对称性, 建立了本构模型切线刚度矩阵的对称化方法. 将此方法应用于UH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进行了三轴伸长试验有限元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发现, 切线刚度矩阵对称化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有限元分析的收敛性, 缩短分析时间, 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2011, 43(6): 1186-1190.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0-538
一类非连续阻尼力分段线性系统的分岔研究
任传波 周继磊
以某货车的主副钢板弹簧后悬架系统为模型, 建立了一类两自由度具有非连续阻尼力分段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 建立Poincaré映射, 推导了系统在各分界面处的跳跃矩阵, 经分析得知跳跃矩阵与系统的弹簧刚度无关, 只与阻尼力有关. 通过数值方法进一步揭示了系统发生的Neimark-Sacker分岔现象. 分析了在单边横截穿越情况下阻尼系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对该类碰撞系统分岔和混沌的研究, 有助于工程中此类弹性碰撞系统的优化设计.
2011, 43(6): 1191-1195.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1-091
《力学学报》2011年分类目录
力学学报编辑部
流体力学 \n 流向振荡圆柱绕流的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 \dotfill 龚 \ \ 帅 \ \ 郭照立 \ 2011, 43(1): 11 \n 大涡模拟研究展向旋转槽道湍流流动 \dotfill 刘 \ \ 宁 \ 2011, 43(1): 24 \n 自由燃烧电弧的磁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dotfill 田君国 \ \ 邓 \ \ 晶 \ \ 李要建 \ \ 徐永香 \ \ 盛宏至 \ 2011, 43(1): 32 \n 后掠翼被动层流控制研究\dotfill 李悦立 \ \ 李 \ \ 栋 \ \ 杨 \ \ 永 \ 2011, 43(1): 45 \n 不同环境下气泡脉动特性实验研究\dotfill 张阿漫 \ \ 王诗平 \ \ 白兆宏 \ \ 黄 \ \ 超 \ 2011, 43(1): 71 \n 转子叶尖引射式射流的数值研究 \dotfill 周军伟 \ \ 侯安平 \ \ 周 \ \ 盛 \ 2011, 43(1): 84 \n HPAM稀溶液在微圆管中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dotfill 岳湘安 \ \ 王 \ \ 斐 \ \ 唐 \ \ 鸣 \ \ 张 \ \ 羽 \ \ 王雯靓 \ 2011, 43(1): 90 \n 一种几何大变形下的非线性气动弹性求解方法 \dotfill 安效民 \ \ 徐 \ \ 敏 \ 2011, 43(1): 97 \n 离心力和滑翔距离对于高超声速巡航飞行性能的影响 \dotfill 樊 \ \ 菁 \ 2011, 43(2): 249 \n 相似参数敏感性分析及其应用 \dotfill 徐 \ \ #[111] \ \ \ 李家春 \ 2011, 43(2): 255 \n 可解尺度各向同性湍流的标度律 \dotfill 马 \ \ 威 \ \ 方 \ \ 乐 \ \ 邵 \ \ 亮 \ \ 陆利蓬 \ 2011, 43(2): 267 \n 展向振动流向传播的波动壁面的湍流减阻 \dotfill 黄乐萍 \ \ 范宝春 \ \ 董 \ \ 刚 \ 2011, 43(2): 277 ……
2011, 43(6): 1196-1204. doi:10.6052/0459-1879-2011-6-lxxb2011-36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