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首页 > >

第四届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学术研讨会暨党建强会特色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07日

2023年3月31日-4月2日,第四届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下称女工委)主办,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数学力学专业委员会协办,由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本次学术研讨会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旨在促进女性力学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和人才成长,助力我国力学科技工作者在“四个面向”指引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副理事长、女工委第一届主任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郑晓静院士,上海大学张统一院士,南京航天航空大学郭万林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副主任、女工委副主任委员孟庆国研究员,女工委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段慧玲教授,常务副秘书长汤亚南,女工委全体委员,湖南大学副校长李肯立教授,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姜潮教授,以及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计8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开幕式由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姜潮教授主持。首先,湖南大学副校长李肯立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随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孟庆国副主任致辞,他带领大家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发表的重要讲话: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孟主任肯定了女工委在学科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还围绕科研工作的选题、理念、目标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接着,副理事长郑晓静院士代表学会致辞,她首先回忆了她与张统一院士、郭万林院士的交往和成长经历,向张统一院士、郭万林院士一直以来对女工委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郑晓静院士表示,希望将女工委建设成为学习之家、交流之家、成长之家、科普之家、温馨之家的女科技工作者团体,助力女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兴国和科研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引领女科技工作者为科技报国做出更大贡献。她还对女科技工作者提出三点希望:要自强、要自信、要注重人才培养。

开幕式最后,女工委主任委员段慧玲教授致辞,她对郑晓静院士、张统一院士、郭万林院士到会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对各位嘉宾一如既往地支持女工委的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对湖南大学的精心承办表达了衷心的谢意。段慧玲教授提出希望力学同仁持续关注和支持女工委的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广大女科技工作者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借助平台积极发声,并表示女工委会持续举办更多的精彩活动,积极服务守正创新。

本次研讨会以“我们的学术之路”为主题,旨在促进女力学科技工作者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我国女力学科技工作者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上海大学张统一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万林院士分别做特邀报告;大连理工大学郭旭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杨丽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玉丽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田强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丁航教授、燕山大学文桂林教授、北京大学韦小丁教授、湖南大学侯淑娟教授做邀请报告。上述报告环节分别由邓子辰教授、李岩教授、张景瑞教授和许春晓教授主持。女工委主任委员段慧玲教授主持了最后的集体讨论交流环节。

邀请报告分别介绍了不同领域的科研成果。张统一院士的特邀报告“Domain Knowledge-Guided Machine Learning”从材料基因工程MGI引入,介绍了当下热议的ChatGPT,强调当代青年科学家要重基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做辅助工具,倡导融合专业知识的数据驱动与机器学习,提出正向设计和逆向设计相融合的观点。该报告紧扣热点、瞄准前沿,吸引在场专家、学者就“数据科技进步服务于人”展开了热烈讨论。

郭万林院士的特邀报告“美丽力学:担当与求索—从空天结构到水伏智能”分别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郭院士介绍了空天地一体化结构耐久性和可靠性工程问题,提出材料结构疲劳断裂至今仍是航空航天结构设计面临的挑战;第二部分他介绍了水伏效应、水伏能源、水伏生态以及水伏智能相关成果,指出水伏效应是一种被忽视的巨大资源,有望为人类提供一种新型的获取电能的方式。

大连理工大学郭旭教授在“机器学习增强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新进展”报告中介绍了有关机器学习增强的超大规模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特别介绍了新近提出的问题无关(PIML)机器学习模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杨丽教授在“脆性陶瓷的铁弹增韧机制”报告中提出了陶瓷材料的铁弹增韧机制与调控方法,实现了铁弹畴结构陶瓷单晶薄膜、块体与涂层的制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玉丽教授在“材料结构多尺度力学分析和定制化设计”报告中介绍了“离散-连续”融合的多尺度力学分析方法,并提出了三维像素化的力学超材料理念。

北京理工大学田强教授在“空间结构接触碰撞动力学建模与计算方法”报告中介绍了在空间结构间隙运动副、柔性结构之间接触动力学建模与计算方法领域的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丁航教授在“水黾水面跳起的力学机制”报告中展示水黾跳起的流固耦合计算模型和数值模型,揭示水黾从水面跳起的力学机制。

燕山大学文桂林教授在“揭示照镜子的秘密:基于莫比乌斯带偏振奇异性的镜像反射光学本质”报告中指出未来高质量的镜子可能需要按照拓扑物理学微观规律调控偏振莫比乌斯带拓扑奇异性。

北京大学韦小丁教授在“层级结构先进材料的多尺度实验和理论研究”报告中介绍了为突破材料“强度-韧性”这一矛盾,在层级结构材料多尺度静动态的实验研究、理论建模和多尺度计算。

湖南大学侯淑娟教授在“计算固体力学及其应用”中展示了将计算力学新方法用于求解汽车碰撞安全性优化设计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实现复杂冲击动力学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设计。

集体讨论交流环节由段慧玲教授主持,刘彬教授、陈常青教授、郭旭教授、王建祥教授、田强教授等嘉宾纷纷表达了对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和所取得科研成就的认可,并表示,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对女性的成长和事业发展给予持续支持。段慧玲教授、许春晓教授、李岩教授、刘俊丽编审、丁淑蓉教授、董宇红教授、蔡志勤教授、张晓晴教授、李韶华教授、鲍蕊教授、陈玉丽教授等嘉宾分别就女性学者在科技发展中如何发挥更大作用等议题纷纷发言。

最后,女工委副主任委员孟庆国研究员做总结发言,并鼓励女科技工作者继续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upfile

集体讨论及合影

继第四届女工委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后,于2023年4月2日下午,女工委党小组继续组织赴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曾经学习和工作的地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的党建强会特色活动。

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全体学员起立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女工委党小组组长孟庆国同志作为领誓人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并做党建强会特色活动学习班开班发言。孟庆国同志详细介绍了实施党建强会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通过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走出去”的主题党日活动,使党员同志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科研工作中,要坚持目标导向,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解决的不是自己的“小题”,而是国家的“大题”。

upfile

开班仪式中学员齐唱国歌

进入到现场教学环节之后,纪念馆讲解员赵小玚老师带领学员首先参观了八班寝室。八班寝室是毛泽东所住的寝室,在寝室内感受到了那个年代学生的生活环境,通过近距离观察,深刻感受到青年毛泽东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他的经历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随后,赵小玚老师带大家来到纪念馆的水井,讲解了这口水井背后发生的故事:当时的毛泽东和同学们为了节省生活费,每天只能喝一次自来水,而自来水并不安全。为此,毛泽东和同学们想出了在学校后山挖掘水井的办法,耗时一个多月,最终挖出了这口水井。之后,毛泽东还发起了“水利会”,带领同学们修建了一条引水渠道,为学校提供了稳定的饮用水。听完故事,学员们深刻体会到毛泽东在青年时期便已具备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创业精神。随后,走进八班教室的正中央,坐在了那些经过岁月洗礼的木质课桌椅上。身临其境的感受着这个简朴而又富有纪念意义的教室所承载的历史记忆,感受着那些曾经在这里学习、探究、思考的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所留下的珍贵精神财富。毛泽东曾说过:“教育事业是国家的基础,文化事业是民族的灵魂”。这句话深刻表达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看重和对文化事业的认同。在毛泽东眼中,教育和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命脉,只有通过教育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才能不断推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在这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教室里,学员们深深感受到了毛泽东的教育思想的魅力和教育成就的辉煌,也深刻认识到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性。

通过早期的历史资料和珍贵图片,学员们深入了解了湖南一师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实践,同时也了解了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更深刻地理解了毛泽东年轻时期的经历和思想,感受到毛泽东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注和责任感。这次参观使学员们对毛泽东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激励着他们更加热爱祖国,也为自己未来的科技工作注入了更多的信心和动力,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

最后,孟庆国同志对本次党建强会特色活动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活动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在新时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和创新思想,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勇于开拓进取,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upfile

第一师范纪念馆前全体学员合影留念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www.cn100led.com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 中南大学 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天津大学力学系 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 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 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 浙江理工大学 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 长沙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兰州大学力学系 甘肃省力学学会 长江科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安徽省力学学会 辽宁省力学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 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 中南建筑设计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 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