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工作委员会工作总结

首页 > 工作委员会工作总结 > 青年工作委员会

2019年青年工作委员会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21日

一、2019年工作总结

1、第103次青年学术沙龙

2019314日下午,第103次青年学术沙龙暨美丽力学专题活动在北京科技大学举办。来自清华大学等9个单位的40余位力学科技工作者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女科技工作者比例超过50%

本次活动由副秘书长陈常青教授和段慧玲教授主持,西北工业大学杨慧教授是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她作为优秀女性科技工作者代表,以特殊环境免疫生物力学为题作了邀请报告,介绍了特殊力学环境下,通过冲击实验、生物力学建模等对免疫损伤生物力学机制的研究,三维力学微环境对免疫细胞功能的调控研究和空间微重力环境生物变异机制及微流体即时检测技术研究。清华大学李晓雁副教授作了题为微纳米力学超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力学性能研究的邀请报告,北京科技大学魏培君教授作了题为多物理场耦合弹性波传播的邀请报告。与会代表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第103次沙龙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落下了帷幕。

2、第四届低维材料力学青年研讨会

2019412-14日,第四届低维材料力学青年研讨会无锡举行。会议由江苏省力学学会和微纳米力学工作组联合主办,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无锡市力学学会承办,江苏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协办。本次会议旨在交流低维材料力学学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增强青年学者间的联系与合作。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赵军华教授担任本次会议的大会主席。来自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27所高校的近百余位优秀力学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13日上午8:30,研讨会正式拉开序幕。江南大学赵军华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介绍了出席会议开幕式的嘉宾以及会议的筹备情况。江南大学副校长顾正彪教授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张忠研究员分别致辞。顾校长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光临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并向与会者介绍了近年来江南大学的发展情况以及我校力学方向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希望本次会议能够成为展示科研成果,分享成功经验,推动务实合作的力学盛会。张忠研究员代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对本次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随后,赵军华教授也向支持办好本次会议的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希望各位嘉宾在短暂的三天时间里充分交流,同时互相启发,拓宽视野,交流科研新成果,提出新问题,探索新方法等。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特邀专家学术报告会。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刘璐琪研究员作题为范德华作用力下的二维材料力学行为研究的学术报告,重点介绍了二维碳纳米材料的研究成果及相关实验设计。随后,浙江大学周昊飞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玉丽教授、武汉大学刘泽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仇虎副教授、浙江大学赵沛副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高阳研究员及同济大学曹国鑫教授等十五位力学专家相继针对低维材料制备及力学相关问题作了精彩的报告。学术主题报告高屋建瓴,学术视野开阔,内容充实,通过分享各自研究领域的新观点、新方向、新成果,让大家近距离接触到了学科的前沿观点。

本次研讨会重点讨论了低维纳米材料中的关键力学问题,总结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提出了对重要科学问题和学科发展的思考,同时会议促进了青年力学科研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营造浓郁的科学研究和学术研讨氛围,研讨会产生了良好效果。

3、第十一届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

由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和联合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于2019518日至19日在合肥召开。该研讨会旨在促进流体力学青年工作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探讨流体力学在21世纪的关键科学问题。

518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合肥市丰大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大会特别邀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力学处雷天刚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综合处张攀峰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力学处项目主任王刚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姜宗林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倪明玖教授,北京大学陶建军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罗喜胜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执行院长陆夕云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系主任丁航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孙德军教授等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会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高鹏教授主持。雷天刚处长致开幕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罗喜胜致欢迎辞。

共有来自全国近30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青年代表及相关期刊和学报的编辑等近百人参加了会议,其中35位青年代表是全国流体力学领域脱颖而出的、具有突出发展潜力的优秀流体力学青年,平均年龄36岁,含国家青年 入选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以及各类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等。

开幕式后,姜宗林研究员、倪明玖教授、陶建军教授和丁航教授为流体力学青年学者们做了大会特邀报告,报告主题分别为高超声速风洞实验数据的多空间相关理论及其验证液态金属两相磁流体力学研究槽流亚临界转捩中局地湍流的结构特征多相界面流动的数值方法和动力学特性研究。之后35位青年代表分别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报告环节讨论热烈,促进了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第五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论坛

2019524日至28日,第五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论坛在广西北海顺利召开。该论坛每年召开一次,旨在为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优秀青年学者提供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和推进航天动力学与控制的发展。本次论坛由主办,北京理工大学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承办,来自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清华大学等20多家单位的60余名学者参会。

论坛由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乔栋教授和自动化学院曾祥远副教授共同主持,清华大学李俊峰教授、宝音贺西教授、柳占立副教授、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Circi副教授与Ortore助理教授和美国罗格斯大学白晓莉助理教授等受邀做了精彩的大会特邀报告。同时,20余位青年学者做了主题报告,会场气氛热烈。在自由讨论环节,李恒年研究员等就航天动力学发展中的问题与在场青年学者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李俊峰教授鼓励大家增进科研设想交流,争取碰撞出思想火花,促进未来合作研究。

论坛上《Astrodynamics》期刊主编、中科院高扬研究员介绍了期刊发展情况,并为曾祥远和姜宇颁发“2018年度期刊突出贡献奖,期刊主编宝音贺西教授为Circi颁发编委聘书。论坛期间召开了第14次《Astrodynamics》期刊编委会,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副主任陈禾、编辑徐欧、《Acta Mechanica Sinica》期刊编辑部主任陈海璇博士及与会编委共同出席,就期刊未来的发展及近期的计划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三位国际学者来华得到了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国际交流项目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经过几天的学术交流,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5、第104次青年学术沙龙

2019526日,第104次青年学术沙龙在西安召开。本次活用由主办,西北工业大学承办,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大学、清华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南大学等多家单位的40余位青年学者参加了此次活动。部分青年托举人才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沙龙活动由副秘书长陈常青教授主持。他简单介绍了青年学术沙龙的举办情况,希望能充分发挥沙龙平台作用,给年轻人提供与力学大师、知名学者近距离学习交流的机会,使青年学者学术和人生上能得到导师们的指导和支持。他向筹备本次沙龙活动的李玉龙、索涛等老师表示感谢,并欢迎更多青年力学人才积极参与。

随后,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院长李玉龙教授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力学学科的历史沿革。他从西北工业大学的成立背景谈起,在开创西工大力学学科的老一代力学家的带领下,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模式和教学理念方面的研究和改革,注重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和高水平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在国内力学专业形成影响及示范作用。西北工业大学力学学科门类齐全,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形成特有的西工大现象。

本次沙龙共邀请了5位报告人,分别是西北工业大学李玉龙教授、北京大学段慧玲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张杰副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周生喜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罗子人副研究员。针对报告内容,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第104次沙龙在轻松的气氛下落下了帷幕。

6、第三届全国多体系统动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第三届多体系统动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于201967-10日在重庆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多体动力学专业组主办,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等单位承办。研讨会旨在促进多体系统动力学领域青年学者间广泛的交流,加强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推动我国多体动力学学科的发展。来自本领域全国37所高校80余位青年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68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重庆市沙坪坝区融汇丽笙酒店举行。多体动力学专业组副组长戈新生教授主持开幕式,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贺岩松教授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多体动力学专业组组长刘才山教授致开幕词。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清华大学李群仰、北京理工大学史东华、同济大学汤奇荣、重庆大学黄国庆4位青年教授作特邀报告、29位青年学者作专题报告。

经过两天的学术交流,第三届多体系统动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顺利闭幕。本次会议为多体系统动力学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对多体动力学学术氛围的营造、创新研究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我国多体系统动力学学科交叉、推动青年人才的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经过青年学者自荐和投票,决定下一届全国多体系统动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由西安理工大学承办,由胡伟鹏教授负责具体筹备。

7、中国-意大利生物力学专题研讨会

201971日至3日,由和意大利理论与应用力学协会发起,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和北京国际力学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意大利生物力学交流专题研讨会(BIOMECH2019在意大利罗马成功举办。北京国际力学中心秘书长、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和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Paolo Bisegna教授共同担任研讨会主席。学术委员会主席为杨卫院士,卢天健教授,Bologna大学的Vincenzo Parenti Castelli教授和Trieste大学的Gianni Pedrizzetti教授。共有近50人参加了该研讨会,意大利力学学会主席及副主席多人,以及前任理事长杨卫院士,现任副理事长冯西桥教授,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卢天健教授,北京大学王建祥教授等代表出席了该研讨会。

71日上午的研讨会开幕式由研讨会主席Paolo Bisegna教授主持。理事长杨卫院士、意大利理论与应用力学协会副主席Sandra Carillo教授、意大利理论与应用力学协会副主席Sandra Carillo教授、Paolo Luchini教授、Alberto Corigliano教授(ICTAM2020主席)先后致辞,希望中国和意大利的力学工作者加强交流并积极开展学术访问,切实推动两国间的科研合作。

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学术报告环节正式开始,共有39位学者在会上作报告,其中浙江大学杨卫院士、浙江大学季葆华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卢天健教授、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Gianluigi Rozza教授、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Antonio DeSimone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姚海民教授、意大利布雷西亚大学A. Salvadori教授、意大利巴里理工大学Marco D. de Tullio教授、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和兰州大学王记增教授等10位学者分别作主旨报告。这些学术报告的内容新颖,紧扣当前国际生物力学领域前沿热点和技术发展需求,还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介绍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经验,非常富有启发性。

交流讨论的最后环节是会议组织方安排的圆桌讨论,由卢天健教授主持。来自中国和意大利的学者在发言中都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在促进中意双边交流的重要作用,尤其是2019年初意大利加入了中国的一带一路,中意的力学交流与合作未来大有可为。针对双边交流活动的继续开展,与会人员认真讨论,提出多条宝贵建议。

青年工作委员会有多名委员参加了本次会议,并通过担任组织委员会共同主席等积极参与了会议的筹办。该研讨会以生物材料力学交流为契机,对中国与意大利学者在整个力学领域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座谈交流环节,双方就落实合作备忘录要点和如何更好地推动双方的进一步交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有益建议。这一活动的筹办过程与研讨会形式均为中国学者与其他国家学者进行实质交流与合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8、第十三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和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于72629日在黑龙江省科学会堂召开。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10余位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开幕式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技术研究院院长于光主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曹喜滨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张攀峰处长,会议主席、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绍普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陈予恕院士分别致开幕辞;哈尔滨工业大学黄文虎院士特别致信祝贺;南京理工大学芮筱亭院士、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刘子强总师、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李君龙总师、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李志总师、西南交通大学王开云教授、清华大学李亮教授、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黄领才总师、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谭春林总师等分别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为与会代表们做了精彩的大会特邀报告。

会议期间,哈尔滨工业大学张刚教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张鹏宇博士、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梁鲁博士、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方虹斌研究员、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赵治华副教授、天津大学丁千教授、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张舒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学与物理学院魏周超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侯磊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立峰教授分别作会议邀请报告。会议的最后阶段,与会专家学者开展了热烈的圆桌讨论,各位正式代表踊跃发言,为本次会议的召开情况,并结合自己的个人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都发表了感想,进而为动力学与控制学科的建设献计献策。

本次会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高长生教授、任辉教授、侯磊副教授和霍明英助理研究员负责具体组织安排。会议的召开为我国动力学与控制领域青年学者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了平台。

9、第105次青年学术沙龙

2019921日,第105次青年学术沙龙在合肥召开。本次活动由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来自安徽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等多家单位的50余名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部分青年托举人才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开幕式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倪勇教授主持。专职副秘书长汤亚南主任在致辞中感谢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特邀报告人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她讲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延续钱学森的工程科学思想办学、办会的发展渊源,希望大家通过本次活动有所收获,将钱老的思想传承下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部长黄方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青年人才发展的好,这个领域就有未来。学会的沙龙活动以青年为主,思维活跃、思路开阔,通过交流将有助于今后的科研工作。他勉励青年学者们做出有原创性,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工作。

随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吴恒安教授做《中科大力学学科简介》的报告。他介绍了中科大的学校概况,以及工程科学学院的历史沿革、师资队伍情况。他详细介绍了学院在自主仪器设备研制、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教学和人才培养、科学传播和科普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标志性建设成效。

本次沙龙共邀请了4位报告人,分别是北京大学魏悦广院士,上海大学周全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王一伟研究员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姜洪源教授。报告环节由副秘书长、浙江大学教授胡国庆主持。

针对报告内容,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第105次沙龙在轻松的气氛下落下了帷幕。会后,与会代表们赴中科大校史馆和红专并进、科教报国中国科学院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钱学森、郭永怀、钟杨等部分校史人物与事迹,学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责任、专注、朴实、奉献的治学精神,以激励青年学者传承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科技创新的使命担当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新时代的科学家和新一代的奋斗者。

10、第三届全国爆炸与冲击动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20191018日至20日,第三届全国爆炸与冲击动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和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承办,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力学处处长雷天刚研究员、发展战略与规划处副处长张攀峰教授、副理事长/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戴兰宏研究员、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成教授,南京理工大学芮筱亭院士、党委书记张骏研究员,以及来自近30所高校和研究所的80余位杰青、优青、特邀代表和青年学者参会。会议开幕式由南京理工大学陈雄教授主持,高光发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宣布会议开幕。

本次研讨会的学术报告分为特邀报告、专题邀请报告和主题邀请报告三种类型。在特邀报告中,中科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芮筱亭教授、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成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姚小虎教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王桂吉研究员分别就武器系统安全性动力学、炸毁伤的高精度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聚合物软材料温度耦合应变率力学性能及其本构理论、电磁驱动实验装置、技术及应用等方面深入介绍了爆炸与冲击动力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并分享了科学研究经验。姚小虎教授、王成教授分别主持了特邀报告环节。

在专题邀请报告中,1940岁以下的青年学者结合自己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探讨了爆炸、冲击或能量突然沉积等强动载荷作用下,介质、材料与结构的力学响应、效应及工程技术应用等系列爆炸与冲击动力学问题,与参会代表交流讨论了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困难。在主题邀请报告中,1740岁以下的青年学者围绕爆轰和爆炸动力学、轻质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材料动力学和实验测试技术、结构动力学和多尺度高性能计算等4个主题依次进行汇报,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讨论。

报告结束后,与会代表还就爆炸与冲击动力学的学科发展、前沿动态以及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规划等话题进行自由讨论,戴兰宏研究员主持了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代表表示,研讨会为从事爆炸与冲击动力学的青年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建立学术友谊、增强学术合作提供了优秀平台,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会议结束时,基金委数理学部力学处处长雷天刚研究员作总结讲话。他首先向会议组织者、特邀代表和青年学者表达了感谢,并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和青年学者的工作成绩予以了肯定。他认为爆炸力学在借鉴其他学科的思想与方法时需要体现爆炸力学本身的特点,并以非线性控制学为例,期望青年学者能够借研讨会之机,共商学术议题,共同促进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学科的蓬勃发展。同时,他也指出了当前爆炸力学学科存在注重规律性研究、缺乏机理性研究的问题,与固体力学等大学科相比略显不足,建言青年学者开拓思维、解放思想,多关注与力学相关的交叉学科和研究方法,深入面向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提炼真正具有科学共性、机理性的学术选题并开展深入研究。

二、2020年工作计划与安排

1.2020.3.27-29,河海大学,南京,举办第5届全国计算力学青年学术研讨会。

2.2020.8.3-6,浙江大学,杭州,举办第9届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3.2020.8,青年工作委员会工作交流研讨。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www.cn100led.com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 中南大学 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天津大学力学系 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 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 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 浙江理工大学 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 长沙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兰州大学力学系 甘肃省力学学会 长江科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安徽省力学学会 辽宁省力学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 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 中南建筑设计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 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