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年度工作总结

首页 > 年度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

201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3年01月14日

2012 年,在中国科协和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以下简称学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力学科技工作者,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提升社团服务能力,把搭建一流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学术交流质量、引领力学学科发展作为学会的主要任务,积极开展学会科普教育工作,发挥学会在科技评价和人才举荐方面的重要作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第一、组织开展“ 2012 中国力学年”活动,提升力学学科显示度

利用第 23 届世界力学家大会在京举办的良好契机,学会理事会在 2011 年底讨论决定组织开展“ 2012 中国力学年”系列活动,以集中展现我国力学科技工作者取得的研究成果,促进力学学科发展,进一步彰显力学在我国科学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12 中国力学年”活动涉及科普教育活动、力学人物专访、研究团队媒体见面会等多种形式,形成系列、贯穿全年,较好地显示了力学这样一门基础学科在科技创新发展新时期下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增强了力学在公众和政府层面的影响力。







1. “科学讲坛”科普报告:“我们身边的力学”, 3 17 日。

2012 3 月开始,学会在中国科技馆连续举办“科学讲坛 1 ”系列科普讲座(见表 1 ),全年共计举办 6 期,参与人数超过 1000 人,多位力学界内知名科普专家与社会公众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科普报告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焦点,内容精彩纷呈,展现了力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

1. 2012 中国力学年”系列活动之“科学讲坛”科普讲座活动
































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人

1 期( 3 17 日)

我们身边的力学

朱克勤,清华大学教授,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2 期( 6 2 日)

游戏中的力学

高云峰,清华大学副教授,科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3 期( 7 4 日)

从打气筒说起 —— 棘轮效应

武际可,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学会副理事长

4 期( 8 11 日)

航空中的奇思妙想

李俊峰,清华大学教授

5 期( 10 20 日)

飞行奥妙与空气动力学原理

刘沛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6 期( 11 3 日)

神奇的爆破

周家汉,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工程爆破协会副理事长

学会还通过举办“新闻媒体见面会”,邀请多家新闻媒体与力学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创新研究群体进行访谈和跟踪报道,很好地诠释了力学科技工作者如何运用最新科研成果解决国计民生问题,比如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微 / 纳米尺度力学与智能材料的力学创新研究群体”的互动访谈中针对自然灾害的突变分析和预防,以及生物力学在医学上的应用等问题就受到了新闻媒体的重点关注。此外,《中国科学报》等媒体还对学会理事长进行了专访,包括“访李家春院士:结合国家需求选择人生”和“胡海岩:注重品味的力学家”等人物报道突出显示了我国优秀力学科技工作者的风采,社会反响强烈。

此外,学会主办的期刊还结合第 23 届世界力学家大会进行积极约稿,在《力学进展》和 Acta Mechanica Sinica 分别推出“激波与爆轰物理研究进展”专辑和 “力学 成就 未来”主题专刊。专刊集中发表了一批知名学者的论文,大幅提升了国际力学界对学会英文期刊的关注度,如 Acta Mechanica Sinica 专刊上 John W. Hutchinson L. B. Freund A. Needleman 、高华健和锁志刚等多位顶尖科学家(均为美国工程院院士)的论文一经发表就获得非常高的引用率,成为学会推动英文期刊走向国际的重要举措之一。

第二、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关注学科前沿热点,促进力学学科发展

学术会议是学会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之一,也是学会长期以来的工作重心。 2012 年学会共计组织召开学术会议 54 次(包括国际学术会议 15 次,详见表 2 ),参会人数近 11000 人;如期举办青年学术沙龙 6 期。其中最受瞩目的“第 23 届世界力学家大会”于 2012 8 月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世界 58 个国家和地区的 1560 余名代表齐聚北京,是迄今为止世界力学家大会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会议的学术组织工作和会务组织工作得到了海内外参会者和 IUTAM 国际组织的高度赞扬。






2. 23 届世界力学家大会开幕式, 2012 8 20 日。

2. 2012 年学会主办 / 承办的国际学术会议




















































































































序号

会议名称

时间

地点

人数

论文数

1

第五届分数阶导数理论及其应用国际学术会议

5 14-17

南京

260

300

2

第十届全国工程计算方法学术会议暨
Global Chinese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5 25-28

长沙

130

99

3

智能材料 / 结构和纳米材料力学国际研讨会

6 1-3

杭州

30


4

第七届中日韩结构与机械系统优化会议

6 18-21

黄山

208

200

5

计算地球动力学国际研讨会

6 30 -7 2

北京

120

25

6

23 届世界力学家大会

8 19-24

北京

1560

1261

7

国际虚拟材料研讨会

8 25

北京

20


8

第六届亚洲多体系统动力学会议

8 26-30

上海

246

140

9

风能应用材料研发、建模和未来发展方向国际学术研讨会

9 17-19

北京

40

31

10

2012 年等离子体催化与能源材料应用国际研讨会

9 21-24

天津

102

67

11

第二届岩土本构模型国际研讨会

10 15-16

北京

150

105

12

北京国际力学中心第一届海啸灾害研讨会

10 22-23

北京

30

22

13

国际高性能计算及下一代 peta 计算 CODESIGN 研讨会

10 23-25

北京

70

30

14

4 届国际多学科优化设计及应用会议

11 5-9

西安

70

30

15

16 届流体动力与机电控制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11 10-11

重庆

70

91

2011 年相比,今年举办的国际会议在数量和规格上均有大幅提升,如第 23 届世界力学家大会是当今国际力学界最具权威的综合类学术会议,第五届分数阶导数理论及其应用国际学术会议、第七届中日韩结构与机械系统优化会议、第六届亚洲多体系统动力学会议和第 4 届国际多学科优化设计与应用会议都是相关力学学科领域内最高水平的系列学术会议。这些会议在中国召开,既可以邀请到国际上该领域内的权威专家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又能吸引更多的国外学者参加会议,使国内力学工作者及时了解到国际同行的研究成果,并能够与国际同行进行充分交流探讨。

第三、有效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提升学会国际影响力

借助承办第 23 届世界力学家大会的契机,学会与 IUTAM 国际组织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成功向 IUTAM 推荐学会副理事长杨卫院士担任执行局委员( IUTAM 执行局是 IUTAM 各项决策的具体执行机构,仅由 8 位专家组成,是 IUTAM 的最高领导层),推荐学会副理事长卢天健教授担任大会委员会委员。杨卫当选为 IUTAM 执委,是继王仁院士和郑哲敏院士之后第三位担任该职务的中国学者,也是学会加强国际交流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体现,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力学界的话语权。

北京国际力学中心( Beijing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BICTAM )是由学会于 2007 年自主筹建成立, 2010 年成为 IUTAM 关联隶属组织后,国际影响力有了较大提升,已经逐渐承担起作为 IUTAM 在亚太地区“国际力学中心”这一重要角色的职责,带动亚太地区力学界的融合与交流。 2012 年,学会面向亚太地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活动(见表 3 )。

3. 2012 年北京国际力学中心学术活动一览


































































序号

会议名称

时间

地点

人数

论文数

1

Advanced Course on Mechanics of Soft Matter

1 1-4

浙江

60

-

2

Graduate Summer School on Mechanics of Soft Matter

1 1-4

浙江

80

-

3

The 7th China-Japan-Korea Joint Symposium on Optimization of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Systems (CJK-OSM7)

6 18-21

北京

140

190

4

Short course on Mechanics of Soft Matter

8 17-19

北京

40

-

5

Meetings of the BICAM Science Committee and IAP

8 20

北京

15

-

6

The 6th Asian Conference on Multibody Dynamics (ACMD 2012)

8 26-30

上海

220

259

7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personic and High Temperature Gas Dynamics

10 15-17

北京

50

60

8

The First Workshop on Hazard - Tsunami

10 22-24

北京

35

40

在第 23 届世界力学家大会召开前夕,北京国际力学中心举办了以“软物质力学与生物力学”为主题的 BICTAM 暑期学校,邀请到了世界知名专家包刚(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 Martine Ben Amar (巴黎第六大学)、郑泉水(清华大学)、高华健(美国布朗大学)为亚太地区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授课。

此外, BICTAM 还主办了第一届海啸灾害讲习班,这是特别针对亚太地区环境自然灾害频发的突出问题而举办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旨在通过广泛的交流和协作,提高亚太地区的力学科研水平,进而促进改善亚太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需要强调的是,此次讲习班的最早发起者来自台湾大学,已经在台北、上海、槟城、班达亚齐举办了四届,这次由北京国际力学中心主办,吸收成为“中心”的系列活动实现连续举办,聚合了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土耳其的研究团队,对推动海啸灾害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学术讨论圈子。

第四、推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大力培育科学文化

积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主题科普活动,依托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和《力学与实践》编委会形成的力学科普人才队伍,努力把优质科普资源引向大中小学生,发挥好科技创新作为文化发展重要引擎的作用。 2012 年,学会认真组织了第四届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科技周等学会系列品牌科普活动,累计受众人数近千人(表 4 )。

4. 2012 年学会开展系列科普活动一览表


































序号

活动名称

时间

地点

人数

1

第四届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

3-10

北京

150

2

科技周活动

5 19

北京

600

3

2012 年海峡两岸力学交流暨中学生力学夏令营

7 17-23

中国台湾

80

4

第五届 全国中学生趣味力学制作邀请赛

11 18

北京

160

3 11 月,接待了来自北京、河北、山东、安徽、贵州、陕西、陕西等地的科技访问团,共计 200 余人,主要安排了参观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实验室、展室、钱学森办公室、院士墙和郭永怀塑像等活动。

5 10 月,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的知名力学家到北京、山东、浙江等地的重点中学进行科普讲座,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激起了同学们“学力学、爱科学”的热情。

2012 年,又推出了两本科普系列丛书,分别是刘延柱教授的《趣味振动力学》和武际可教授的《音乐中的科学》,这两本书籍对于中学、大学,包括艺术类专业的师生都是很好的课外读物,同时对于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员也是难得的参考书。迄今,大众力学科普丛书已出版了 15 本。

第五、加强学术期刊质量建设,推动英文期刊走向国际

学会主办科技期刊有 17 种,其中英文期刊 4 种、中文期刊 13 种,各刊都有明确定位,形成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2 年,配合“ 2012 中国力学年”活动,学会主办期刊采取开辟专栏、刊载主题论文,积极约稿、出版专刊等方式,如《力学进展》第 1 期发表了“ IUTAM ICTAM 的起源和历程”和“中国学者参与 IUTAM 组织和中国申办 ICTAM 的历程”两篇文章,增强了利用期刊平台扩大力学知识普及的力度。

其中, Acta Mechanica Sinica 组织的以“力学 成就 未来”专刊在力学界内反响强烈。专刊收到 32 篇稿件均为主编、副主编约稿和撰稿,国际稿源超过 65% 。包括美国三院院士、哈佛大学 John Hutchinson 教授,美国三院院士、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前任主席 L. Ben Freund 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布朗大学高华健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等世界力学大家的来稿。学会主办期刊还在第 23 届世界力学家大会期间进行主动宣传,如为 1500 多名参会代表进行专刊的免费赠送,利用此次盛会很好地宣传了学会期刊,扩大了国际影响。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组织“应用生物力学”专题、“超高周疲劳”专题,“动力学与控制”专题与“多体系统动力学”专题等。专题由于内容集中新颖,反映了学科热点,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广泛关注,全文下载量和引用率都很高。尤其是第 4 期的“动力学与控制”专题,由欧洲区区域主编联合国内编委共同组约, 100% 稿件来自海外,稿件质量得到了编委会的高度认可;《力学进展》相继在第 2 期、第 3 期、第 4 期组织了 “激波与爆轰物理研究进展专辑”“湍流专辑”和“航天动力学研究进展专刊”。《力学学报》第 5 期也设立“庆祝创刊 55 周年”的专栏等。

2012 年,学会为实现英文期刊的国际化转型投入了很大精力,主办的英文期刊(有 3 种已被 SCI 数据库所收录),无论是从编委组成、还是从作者队伍来看已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其外籍主编、副主编人数均超过 50% ,外籍编委人数比例超过 30% ,并分别与国际知名出版商 Springer Elsevier AIP 进行合作。 Acta Mechanica Sinica 获得中国科协“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二等奖,《力学进展》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计算力学学报》获得辽宁省一级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力学进展》、《工程力学》和《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获得“ 2012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奖。

第六、努力为科技人才成长服务,充分发挥学会作为人才成长通道的重要作用

一是加强服务会员的能力建设,提高学会的凝聚力。 2012 年,新增会员 670 人(总会入会 610 人,地方学会入会 60 人),总会系统内会员总人数达到 7370 人,目前会员数为 22064 人(学生、非注册和注册)。利用“”服务平台,定期发布力学界内信息,出版电子会员专刊 18 期,累计发送邮件 97000 余人次,包括会议信息 180 余条,招聘信息 40 余条,科技信息 70 余条。学会的网站已经成为力学科技工作者获取最新学术信息和交流沟通的良好平台。

二是大力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2 年,学会在部分重点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上开展优秀论文的评选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学术交流水平,如在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上表彰奖励了 10 余位优秀青年学者,其中还有在读学生,对学者投入更大的积极性准备论文和报告宣读起到了激励作用,调动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按照惯例,学会完成了“ 2012 年度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学生奖”的评选工作。

三是通过各种渠道举荐优秀力学人才。 2012 年,学会向中国科协等国家部委积极推荐人才参与各类奖项评选共计 4 类奖项(如表 5 ),其中由学会推荐的“复杂介质与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 候选创新研究群体通过科协遴选推荐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并最终成功获得资助,由学会推荐的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获得“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上海大学戴世强教授获得“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

5. 2012 年学会向中国科协推荐奖励情况一览表
























序号

奖项名称

时间

1

2012 年度国家科技奖励

2012 1

2

2012 年度候选创新研究群体

2012 2

3

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2 6

4

第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2012 7

四是加大力学科技人才教育培训力度。开展继续教育和专门培训工作,努力构建不同层次的力学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2012 年共计举办各类学科的讲习班、培训班 7 次(表 6 , 累计培训学员近 600 余人。

6. 2012 年学会举办的讲习班 / 培训班一览表




















































序号

活动名称

时间

地点

人数

1

第三届全国超限建筑结构有限元分析讲习班

6 2-3

上海

40

2

全国分析力学高级讲习班

7 9-13

沈阳

150

3

第八届全国非线性有限元高级讲习班

8 4-7

太原

100

4

2012 年压电声波器件分析理论与方法暑假讲习班

8 6-9

宁波

150

5

全国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研讨会暨培训班

8 11-14

南京

30

6

首届全国低温等离子体数值模拟培训班

8 21-24

大连

115

7

第二届汽车轻量化设计技术高级培训班

8 30 -9 2

北京

31

五是重视培育青年力学人才。学会依托青年工作委员会,以“青年学术沙龙”品牌活动为平台,为青年力学科技工作者提供交流思想和联络感情的机会。 2012 年,

学会如期举办沙龙活动 5 期(表 7 )。

7. 2012 年青年学术沙龙一览表














































序号

时间

地点

报告人

报告题目

1

2012-01-09

北京

北京飞控制中心 唐歌实

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设想

2

2012-03-28

北京

中国特检院 丁克勤

北京工业大学 何存富

大型起重机械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超声导波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3

2012-04-27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黄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刘沛清

航天器结构及其优化设计
大型运输机水上迫降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4

2012-05-25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 张伟

北京大学 段志生

高维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理论及应用
两类群集控制问题

5

2012-11-10

上海

台湾大学 张家欧

台湾成功大学 王云哲


清华大学 刘应华

台湾成功大学 黄忠信

台湾大学 周逸儒


同济大学 万永平

上海大学 张田忠

石英音叉振荡器的频率解析

Viscoelastic and Coupled-field Properties of Negative-stiffness Composites

压力容器和管道缺陷检测与安全评定

Creep-Rupturing and Creep Buckling of Cellular Solids

High-Resolution Numerical Study of Complex Coastal and Estuarine Dynamics

层状电磁复合材料的几个力学问题

纳米力学中的新现象及其建模

6

2012-12-22

北京

清华大学 郑泉水

开放式的创新人才培养——钱学森班的实践及力学之未来

第七、积极参与中国科协工作,学会影响力与日俱增

一是荣获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一等奖和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二等奖,每年获 400 万元资助经费(连续 3 年)。 2012 年,中国科协开始组织实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以提升学会综合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推动全社会创新活动中的作用。专项设立“优秀科技社团”和“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项,其中“优秀科技社团”一等奖(仅资助 5 个全国学会)的资助力度为每年 300 万元,是迄今为止中国科协设立项目中资助力度最大的专项。学会在理事会的领导下,高度重视此专项的申报工作,精心组织材料,以优异成绩获得“优秀科技社团”一等奖,同时,由学会所主办的 Acta Mechanica Sinica 也获得了“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二等奖。这既是对学会以往成绩的肯定,也是对学会今后开展工作的期望。学会将利用好此次契机,大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与国际接轨,推进学会国际化进程。






3. 被评为优秀科技社团一等奖,力学学报(英文版)被评为

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二等奖。

二是出色完成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相关专报材料的撰写组织工作。由我学会提交的“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科技社团”的专报在 15 个候选学会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科技社团中唯一被选入大会的书面交流材料,我学会专职副秘书长杨亚政受邀出席了此次大会。

三是支持中国科协开展加强科学道德规范建设,签署《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关于加强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联合声明》。在中国科协举办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集中宣讲教育”活动上,学会副理事长杨卫院士和前任理事长李家春院士分别作题为“科技期刊——科学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和“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全面提高期刊质量”的大会报告。

四是完成中国科协学科史研究项目,编撰出版《中国力学学科史》。按照中国科协的指导意见和项目规划,于 2010 年启动“力学学科史”研究项目,成立了以李家春院士为主编的编研组。在力学界同行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编研组通过大量调研、集中讨论和精心编写,历时两年,最终形成了《中国力学学科史》一书,积累了有关中国力学的珍贵史料,探究了力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展示了现代力学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中国力学学科史》的编写过程中,编研组注意突出学会特点,体现学科特色,按照侧重中国史,侧重现代史,侧重学科史和侧重学术思想的原则,开展《中国力学学科史》研究工作。一方面编研组积累与力学发展有关的史料,另一方面编研组就隐含在这些史料之中生产方式、人文环境、学科制度对力学学科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梳理我国力学学科发展的主要脉络,分析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使这门既经典又现代的学科能在我国建设现代化创新型工业国家的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8. 2012 年学会受中国科协表彰奖励情况



















序号

奖项名称

1

: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一等奖

2

2012 年度科普工作优秀学会

3

Acta Mechanica Sinica :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二等奖

4

《力学进展》: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

八、 2013 年重点工作

(一)发挥学会理事会领导作用,系统策划,认真实施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

2013 年是“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启动实施的第 1 年,为实现“通过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快速提升在亚太地区力学学科能力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并逐步将学会发展成为在国际上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一流科技社团”这一长期目标,学会理事会将集中讨论、系统部署,商榷项目的每一个实施方案,保证项目按期按质完成,以提升学会服务创新、服务国家和社会、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 2013 年该项目主要涉及:

1 )提升运营国际水平:举办“北京国际力学中心”系列学术活动(专题研讨会、国际合作项目、青年学者资助计划等);提升学会英文期刊国际编委比例和国际论文比年增长率,通过积极约稿实现 1 2 篇代表国际一流水平的学术论文率先在期刊上发表;

2 )加强学会能力建设:协调地方力学学会,继续推动会员工作站试点工作;完善学会科普工作平台;完成学会科技奖励体系的总体架构;设立“学术成果提炼项目”( 1 2 个);完成信息中心、数字图书馆、学术会议平台、力学科普资源库等关键构件的调研评估工作;

3 )推动办事机构职业化改革:学会理事会设立司库,并外聘专业审计人员长期监督学会的财务运作情况;学会办事机构实现完全社会化管理,通过系统建立人事管理办法和绩效考评管理办法,为办事机构人才队伍的稳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二)做好“第 13 届国际断裂大会( ICF13 )”的承办工作

由学会承办的“第 13 国际届断裂大会( ICF13 )”将于 2012 6 16 21 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CNCC )召开。这是继第 23 届世界力学家大会后,学会承办的又一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断裂力学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化工、机械、材料、能源等工程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此次会议将吸引国外上百位专家学者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对我国断裂力学研究以及相应的工程应用的发展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学会将在国内力学界积极动员,协同组委会和 ICF 国际组织做好大会的筹备工作。

(三)筹备召开“中国力学大会 2013

作为国内力学界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力学大会,历届大会的参会人数和交流论文篇数屡创新高,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盛会。力学大会已经成为我们了解学科前沿的窗口,面向重大需求的桥梁,联系地方经济的纽带,展示青年风采的舞台。 2013 年,“中国力学大会 2013 ”将在西安召开,我们将继续努力,协同当地组委会,认真筹备,使力学大会成为学会国内学术交流的精品。







1 “科学讲坛”作为一项系列科普讲座活动每周末在中国科技馆举行,活动依托“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科协学术学会部、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技馆四家单位共同承办,通过科普讲座形式在院士、专家与社会公众之间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使科学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文化理念传播给公众,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为热心科普活动的科学家搭建服务公众的平台。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www.cn100led.com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 中南大学 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天津大学力学系 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 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 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 浙江理工大学 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 长沙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兰州大学力学系 甘肃省力学学会 长江科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安徽省力学学会 辽宁省力学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 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 中南建筑设计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 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