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学报 https://lxxb.www.cn100led.com/ 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day 15 2024-03-08 16:47:37 lxxb@www.cn100led.com lxxb@www.cn100led.com 2024-03-08 16:47:37 zh lxxb@www.cn100led.com 0459-1879 <![CDATA[Birkhoff力学的研究进展]]>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193 <br/><p>Birkhoff力学是Hamilton力学的一个自然发展,是分析力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广泛应用于力学、物理学和工程.本文总结Birkhoff力学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年所取得的成就.首先,从Birkhoff的《动力系统》中的有关段落开始,叙述Birkhoff力学的起源.其次,叙述这个力学的基本原理——Pfaff-Birkhoff原理以及这个力学的基本方程——Birkhoff方程的形成和发展.第三,简述Birkhoff力学的一些专门问题,包括约束Birkhoff系统,Birkhoff方程的积分方法,Birkhoff动力学逆问题,Birkhoff方程的运动稳定性,Birkhoff系统的几何方法,Birkhoff系统的全局分析等.最后,对Birkhoff力学的未来研究提出一些建议.</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263-268. <br/><p>Birkhoff力学是Hamilton力学的一个自然发展,是分析力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广泛应用于力学、物理学和工程.本文总结Birkhoff力学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年所取得的成就.首先,从Birkhoff的《动力系统》中的有关段落开始,叙述Birkhoff力学的起源.其次,叙述这个力学的基本原理——Pfaff-Birkhoff原理以及这个力学的基本方程——Birkhoff方程的形成和发展.第三,简述Birkhoff力学的一些专门问题,包括约束Birkhoff系统,Birkhoff方程的积分方法,Birkhoff动力学逆问题,Birkhoff方程的运动稳定性,Birkhoff系统的几何方法,Birkhoff系统的全局分析等.最后,对Birkhoff力学的未来研究提出一些建议.</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263-268. Birkhoff力学的研究进展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263-268.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193 10.6052/0459-1879-15-193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193 263-268 <![CDATA[低雷诺数翼型蒙皮主动振动气动特性及流场结构数值研究]]>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188 <br/><p>针对低雷诺数(&lt;em&lt;Re&lt;/em&lt;)翼型气动性能差的特点,文章通过对翼型柔性蒙皮施加主动振动的方法,提高翼型低&lt;em&lt;Re&lt;/em&lt;下的气动特性,改善其流场结构.采用带预处理技术的Roe方法求解非定常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对NACA4415翼型低&lt;em&lt;Re&lt;/em&lt;流动展开数值模拟.通过时均化和非定常方法对比柔性蒙皮固定和振动两种状态下的升阻力气动特性和层流分离流动结构.初步研究工作表明在低&lt;em&lt;Re&lt;/em&lt;下柔性蒙皮采用合适的振幅和频率,时均化升阻力特性显著提高,分离泡结构由后缘层流分离泡转变为近似的经典长层流分离泡,分离点后移,分离区缩小.在此基础上,文章更加细致研究了柔性蒙皮两种状态下单周期内的层流分离结构及壁面压力系数分布非定常特性和演化规律.蒙皮固定状态下分离区前部流场结构和压力分布基本保持稳定,表现为近似定常分离,仅在后缘位置出现类似于卡门涡街的非定常流动现象.柔性蒙皮振动时从分离点附近开始便产生分离涡,并不断向下游移动、脱落,表现为非定常分离并出现大范围的压力脉动.蒙皮振动使流体更加靠近壁面运动,大尺度的层流分离现象得到有效抑制.</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269-277. <br/><p>针对低雷诺数(&lt;em&lt;Re&lt;/em&lt;)翼型气动性能差的特点,文章通过对翼型柔性蒙皮施加主动振动的方法,提高翼型低&lt;em&lt;Re&lt;/em&lt;下的气动特性,改善其流场结构.采用带预处理技术的Roe方法求解非定常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对NACA4415翼型低&lt;em&lt;Re&lt;/em&lt;流动展开数值模拟.通过时均化和非定常方法对比柔性蒙皮固定和振动两种状态下的升阻力气动特性和层流分离流动结构.初步研究工作表明在低&lt;em&lt;Re&lt;/em&lt;下柔性蒙皮采用合适的振幅和频率,时均化升阻力特性显著提高,分离泡结构由后缘层流分离泡转变为近似的经典长层流分离泡,分离点后移,分离区缩小.在此基础上,文章更加细致研究了柔性蒙皮两种状态下单周期内的层流分离结构及壁面压力系数分布非定常特性和演化规律.蒙皮固定状态下分离区前部流场结构和压力分布基本保持稳定,表现为近似定常分离,仅在后缘位置出现类似于卡门涡街的非定常流动现象.柔性蒙皮振动时从分离点附近开始便产生分离涡,并不断向下游移动、脱落,表现为非定常分离并出现大范围的压力脉动.蒙皮振动使流体更加靠近壁面运动,大尺度的层流分离现象得到有效抑制.</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269-277. 低雷诺数翼型蒙皮主动振动气动特性及流场结构数值研究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269-277.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188 10.6052/0459-1879-15-188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188 269-277 <![CDATA[高超声速舵面热气动弹性不确定性及全局灵敏度分析]]>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4-406 <br/><p>鉴于高超声速中气动热预测的不确定性影响热气动弹性分析的可靠性,提出一种温度分布参数化模型,基于此模型,对高超声速舵面热气动弹性中气动热的不确定性及全局灵敏度进行分析,分析方法:求解N-S方程得到物面的温度分布,对此温度分布进行参数化,分别采用蒙特卡罗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方法和稀疏网格数值积分(spare grid numerical integration,SGNI)方法生成不确定性及全局灵敏度分析所需样本,对所有样本都进行热气动弹性分析,热气动弹性分析过程为:由样本得到温度分布,基于此温度分布,考虑热应力和材料属性的影响,对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将结构模态插值到气动网格,采用基于CFD的当地流活塞理论进行了气动弹性分析.分别在两种飞行状态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 &lt;em&lt;M&lt;/em&lt;=5,&lt;em&lt;H&lt;/em&lt;=15 km,结构固有频率和颤振分析结果的变异系数约为5.83%;(2) &lt;em&lt;M&lt;/em&lt;=6,&lt;em&lt;H&lt;/em&lt;=15 km,结构和颤振分析结果的变异系数约为8.84%.两种状态下,两个不确定参数的全局灵敏度都在50%左右,两者耦合作用很小,约为0.与MCS方法相比,SGNI方法显著的提高了不确定性分析效率.</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278-289. <br/><p>鉴于高超声速中气动热预测的不确定性影响热气动弹性分析的可靠性,提出一种温度分布参数化模型,基于此模型,对高超声速舵面热气动弹性中气动热的不确定性及全局灵敏度进行分析,分析方法:求解N-S方程得到物面的温度分布,对此温度分布进行参数化,分别采用蒙特卡罗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方法和稀疏网格数值积分(spare grid numerical integration,SGNI)方法生成不确定性及全局灵敏度分析所需样本,对所有样本都进行热气动弹性分析,热气动弹性分析过程为:由样本得到温度分布,基于此温度分布,考虑热应力和材料属性的影响,对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将结构模态插值到气动网格,采用基于CFD的当地流活塞理论进行了气动弹性分析.分别在两种飞行状态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 &lt;em&lt;M&lt;/em&lt;=5,&lt;em&lt;H&lt;/em&lt;=15 km,结构固有频率和颤振分析结果的变异系数约为5.83%;(2) &lt;em&lt;M&lt;/em&lt;=6,&lt;em&lt;H&lt;/em&lt;=15 km,结构和颤振分析结果的变异系数约为8.84%.两种状态下,两个不确定参数的全局灵敏度都在50%左右,两者耦合作用很小,约为0.与MCS方法相比,SGNI方法显著的提高了不确定性分析效率.</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278-289. 高超声速舵面热气动弹性不确定性及全局灵敏度分析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278-289.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4-406 10.6052/0459-1879-14-406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4-406 278-289 <![CDATA[基于实验设计方法的高超声速飞机前缘型线优化分析]]>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231 <br/><p>为探索前缘线变化对吸气式高超声速飞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基于一种旁侧进气布局翼身融合体构型,在飞行马赫数6,攻角4°和高度26 km的巡航飞行条件下,结合运用增量修正参数化设计方法、均匀实验设计方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分析了飞行器前缘型线与其升阻力系数及纵向压心等性能参数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前缘线形状对飞行器升阻力系数明显高于其对纵向压心影响,设计空间范围内升力系数变化约21.3%,阻力系数变化约31.8%,升阻比变化范围约10.63%,但相对压心变化范围仅为3.87%.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构型物面压力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前缘线形状适当弯曲可利用飞行器下表面侧壁压缩产生的高压气流,利用二者的耦合效应使飞行器获得额外的升力增量.</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290-299. <br/><p>为探索前缘线变化对吸气式高超声速飞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基于一种旁侧进气布局翼身融合体构型,在飞行马赫数6,攻角4°和高度26 km的巡航飞行条件下,结合运用增量修正参数化设计方法、均匀实验设计方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分析了飞行器前缘型线与其升阻力系数及纵向压心等性能参数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前缘线形状对飞行器升阻力系数明显高于其对纵向压心影响,设计空间范围内升力系数变化约21.3%,阻力系数变化约31.8%,升阻比变化范围约10.63%,但相对压心变化范围仅为3.87%.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构型物面压力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前缘线形状适当弯曲可利用飞行器下表面侧壁压缩产生的高压气流,利用二者的耦合效应使飞行器获得额外的升力增量.</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290-299. 基于实验设计方法的高超声速飞机前缘型线优化分析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290-299.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231 10.6052/0459-1879-15-231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231 290-299 <![CDATA[剪切流下发生涡激振动的柔性立管阻力特性研究]]>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309 <br/><p>利用缩尺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线性剪切流下涡激振动发生时柔性立管的阻力特性.文中基于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测得的模型应变信息,采用梁复杂弯曲理论计算了立管的平均阻力,继而分析了阻力系数沿管长方向和雷诺数的分布特性以及涡激振动对阻力系数的放大效应,并提出了用于估算柔性立管发生涡激振动时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涡激振动对阻力系数有放大效应,使得立管局部阻力系数高达3.2;平均阻力系数在1.0×10&lt;sup&lt;4&lt;/sup&lt;到1.2×10&lt;sup&lt;5&lt;/sup&lt;的雷诺数区间内的值为1.3~2.0,并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提出的经验公式可准确估算高雷诺数下涡激振动发生时柔性立管的阻力系数,此经验公式考虑了流速、涡激振动主导模态以及主导频率对阻力系数的影响.</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00-306. <br/><p>利用缩尺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线性剪切流下涡激振动发生时柔性立管的阻力特性.文中基于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测得的模型应变信息,采用梁复杂弯曲理论计算了立管的平均阻力,继而分析了阻力系数沿管长方向和雷诺数的分布特性以及涡激振动对阻力系数的放大效应,并提出了用于估算柔性立管发生涡激振动时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涡激振动对阻力系数有放大效应,使得立管局部阻力系数高达3.2;平均阻力系数在1.0×10&lt;sup&lt;4&lt;/sup&lt;到1.2×10&lt;sup&lt;5&lt;/sup&lt;的雷诺数区间内的值为1.3~2.0,并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提出的经验公式可准确估算高雷诺数下涡激振动发生时柔性立管的阻力系数,此经验公式考虑了流速、涡激振动主导模态以及主导频率对阻力系数的影响.</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00-306. 剪切流下发生涡激振动的柔性立管阻力特性研究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300-306.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309 10.6052/0459-1879-15-309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309 300-306 <![CDATA[带有新型涡激振动抑制罩的圆柱体的水动力特性]]>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4-300 <br/><p>通过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带有涡激振动抑制罩的圆截面柱体的水动力特性.模型实验主要测试了柱体上附加谐波型和类圆锥型涡激振动抑制罩的单摆结构在不同流速下发生涡激振动的性质;数值模拟则针对谐波型和圆锥型扰动,在雷诺数&lt;em&lt;Re&lt;/em&lt;为10&lt;sup&lt;2&lt;/sup&lt;到10&lt;sup&lt;5&lt;/sup&lt;范围内,研究其水动力参数,如阻力、升力和涡脱落频率等,随扰动波长和波动强度的变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直圆柱开始发生共振的流速下,带抑制罩的柱体的振幅显著降低,而在更高流速下则显著增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谐波型和圆锥型扰动具有相似的水动力特性;且在不同&lt;em&lt;Re&lt;/em&lt;时,阻力、升力和涡脱落频率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随波动强度的增大,阻力一般逐渐增大,升力则在多数情况下先减小而后增大,而涡脱落频率一般逐渐减小.</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07-317. <br/><p>通过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带有涡激振动抑制罩的圆截面柱体的水动力特性.模型实验主要测试了柱体上附加谐波型和类圆锥型涡激振动抑制罩的单摆结构在不同流速下发生涡激振动的性质;数值模拟则针对谐波型和圆锥型扰动,在雷诺数&lt;em&lt;Re&lt;/em&lt;为10&lt;sup&lt;2&lt;/sup&lt;到10&lt;sup&lt;5&lt;/sup&lt;范围内,研究其水动力参数,如阻力、升力和涡脱落频率等,随扰动波长和波动强度的变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直圆柱开始发生共振的流速下,带抑制罩的柱体的振幅显著降低,而在更高流速下则显著增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谐波型和圆锥型扰动具有相似的水动力特性;且在不同&lt;em&lt;Re&lt;/em&lt;时,阻力、升力和涡脱落频率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随波动强度的增大,阻力一般逐渐增大,升力则在多数情况下先减小而后增大,而涡脱落频率一般逐渐减小.</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07-317. 带有新型涡激振动抑制罩的圆柱体的水动力特性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307-317.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4-300 10.6052/0459-1879-14-300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4-300 307-317 <![CDATA[压敏漆测压在低速射流撞击壁面的应用研究]]>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277 <br/><p>压敏漆(pressure sensitive paint,PSP)测压是一种基于发光分子氧猝灭效应的测压技术,与传统测压方式相比具有成本小、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实验搭建了压敏漆测压硬件平台,开发了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利用驻点处的压强与灰度关系拟合了标定曲线,研究了低速射流撞击平板表面的压强分布特性,分析了喷管距离壁面高度和雷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喷管高度&lt;em&lt;h&lt;/em&lt;/&lt;em&lt;d&lt;/em&lt;&lt;6时,压强分布曲线的峰值压强和半宽度随喷管高度变化基本不变;当喷管高度&lt;em&lt;h&lt;/em&lt;/&lt;em&lt;d&lt;/em&lt;&lt;6时,随着高度的增大,峰值压强线性减小,半宽度线性增加.采用峰值压强和半宽度对不同喷管高度的压强分布曲线进行无量纲化,压强分布曲线呈现自相似特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实验雷诺数范围内,压强分布受雷诺数影响较小.</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18-326. <br/><p>压敏漆(pressure sensitive paint,PSP)测压是一种基于发光分子氧猝灭效应的测压技术,与传统测压方式相比具有成本小、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实验搭建了压敏漆测压硬件平台,开发了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利用驻点处的压强与灰度关系拟合了标定曲线,研究了低速射流撞击平板表面的压强分布特性,分析了喷管距离壁面高度和雷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喷管高度&lt;em&lt;h&lt;/em&lt;/&lt;em&lt;d&lt;/em&lt;&lt;6时,压强分布曲线的峰值压强和半宽度随喷管高度变化基本不变;当喷管高度&lt;em&lt;h&lt;/em&lt;/&lt;em&lt;d&lt;/em&lt;&lt;6时,随着高度的增大,峰值压强线性减小,半宽度线性增加.采用峰值压强和半宽度对不同喷管高度的压强分布曲线进行无量纲化,压强分布曲线呈现自相似特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实验雷诺数范围内,压强分布受雷诺数影响较小.</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18-326. 压敏漆测压在低速射流撞击壁面的应用研究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318-326.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277 10.6052/0459-1879-15-277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277 318-326 <![CDATA[哈特曼边界层的初级稳定性分析]]>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179 <br/><p>导电流体在法向外置磁场的作用下,在贴近壁面处会形成哈特曼边界层.哈特曼边界层的稳定性研究对电磁冶金过程和热核聚变反应冷却系统等相关设备的设计和运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非正则模态稳定性分析方法,对两无限大绝缘平行平板内导电流体流动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时间上迭代求解扰动变量的控制方程组和伴随控制方程组,获得了在磁场作用下初级扰动的增长情况及其空间分布形式,分析了磁场强度对最优扰动增长倍数&lt;em&lt;G&lt;/em&lt;&lt;sub&lt;max&lt;/sub&lt;、最优展向波数&lt;em&lt;β&lt;/em&lt;&lt;sub&lt;opt&lt;/sub&lt;和最优时刻&lt;em&lt;t&lt;/em&lt;&lt;sub&lt;opt&lt;/sub&lt;的影响,并考察了上下两个哈特曼边界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最优初始扰动的空间分布形式为沿着流场方向的漩涡,关于法向方向对称或者反对称.当哈特曼数&lt;em&lt;Ha&lt;/em&lt;较大时(&lt;em&lt;Ha&lt;/em&lt;&lt;10),对称漩涡和反对称漩涡形式的初始扰动增长倍数基本相等;上下两个哈特曼边界层可以认为是彼此独立的,不会相互影响,此时最优扰动增长倍数&lt;em&lt;G&lt;/em&lt;&lt;sub&lt;max&lt;/sub&lt;与局部雷诺数&lt;em&lt;R&lt;/em&lt;的平方成正比,相应的最优展向波数&lt;em&lt;β&lt;/em&lt;&lt;sub&lt;opt&lt;/sub&lt;和最优时刻&lt;em&lt;t&lt;/em&lt;&lt;sub&lt;opt&lt;/sub&lt;均正比于哈特曼数&lt;em&lt;Ha&lt;/em&lt;.当哈特曼数&lt;em&lt;Ha&lt;/em&lt;较小时(&lt;em&lt;Ha&lt;/em&lt;&lt;10),反对称漩涡形式的初始扰动更为不稳定,其增长倍数大于对称漩涡的增长倍数,且上下两个边界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并对整个流场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27-335. <br/><p>导电流体在法向外置磁场的作用下,在贴近壁面处会形成哈特曼边界层.哈特曼边界层的稳定性研究对电磁冶金过程和热核聚变反应冷却系统等相关设备的设计和运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非正则模态稳定性分析方法,对两无限大绝缘平行平板内导电流体流动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时间上迭代求解扰动变量的控制方程组和伴随控制方程组,获得了在磁场作用下初级扰动的增长情况及其空间分布形式,分析了磁场强度对最优扰动增长倍数&lt;em&lt;G&lt;/em&lt;&lt;sub&lt;max&lt;/sub&lt;、最优展向波数&lt;em&lt;β&lt;/em&lt;&lt;sub&lt;opt&lt;/sub&lt;和最优时刻&lt;em&lt;t&lt;/em&lt;&lt;sub&lt;opt&lt;/sub&lt;的影响,并考察了上下两个哈特曼边界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最优初始扰动的空间分布形式为沿着流场方向的漩涡,关于法向方向对称或者反对称.当哈特曼数&lt;em&lt;Ha&lt;/em&lt;较大时(&lt;em&lt;Ha&lt;/em&lt;&lt;10),对称漩涡和反对称漩涡形式的初始扰动增长倍数基本相等;上下两个哈特曼边界层可以认为是彼此独立的,不会相互影响,此时最优扰动增长倍数&lt;em&lt;G&lt;/em&lt;&lt;sub&lt;max&lt;/sub&lt;与局部雷诺数&lt;em&lt;R&lt;/em&lt;的平方成正比,相应的最优展向波数&lt;em&lt;β&lt;/em&lt;&lt;sub&lt;opt&lt;/sub&lt;和最优时刻&lt;em&lt;t&lt;/em&lt;&lt;sub&lt;opt&lt;/sub&lt;均正比于哈特曼数&lt;em&lt;Ha&lt;/em&lt;.当哈特曼数&lt;em&lt;Ha&lt;/em&lt;较小时(&lt;em&lt;Ha&lt;/em&lt;&lt;10),反对称漩涡形式的初始扰动更为不稳定,其增长倍数大于对称漩涡的增长倍数,且上下两个边界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并对整个流场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27-335. 哈特曼边界层的初级稳定性分析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327-335.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179 10.6052/0459-1879-15-179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179 327-335 <![CDATA[加权型紧致格式与加权本质无波动格式的比较]]>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190 <br/><p>线性紧致格式和加权本质无波动格式是两种典型的高阶精度数值格式,它们各有优缺点.线性紧致格式在具有高阶精度的同时,格式的分辨率也比较高,耗散低,是计算多尺度流场结构的较好格式,但是不能计算具有强激波的流场.加权本质无波动格式是一种高阶精度捕捉激波格式,鲁棒性好,但耗散比较高,分辨率也不理想.近年来,在莱勒的线性紧致格式基础上,采用加权本质无波动格式捕捉激波思想,发展了一系列加权型紧致格式.本文较全面地比较了加权型紧致格式和加权本质无波动格式,包括构造方法、鲁棒性、分辨率、耗散特性、收敛特性以及并行计算效率.结果表明,现有的加权型紧致格式基本保持了加权本质无波动格式的性质,对于气动力等宏观量的计算,比加权本质无波动格式没有明显的优势.</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36-347. <br/><p>线性紧致格式和加权本质无波动格式是两种典型的高阶精度数值格式,它们各有优缺点.线性紧致格式在具有高阶精度的同时,格式的分辨率也比较高,耗散低,是计算多尺度流场结构的较好格式,但是不能计算具有强激波的流场.加权本质无波动格式是一种高阶精度捕捉激波格式,鲁棒性好,但耗散比较高,分辨率也不理想.近年来,在莱勒的线性紧致格式基础上,采用加权本质无波动格式捕捉激波思想,发展了一系列加权型紧致格式.本文较全面地比较了加权型紧致格式和加权本质无波动格式,包括构造方法、鲁棒性、分辨率、耗散特性、收敛特性以及并行计算效率.结果表明,现有的加权型紧致格式基本保持了加权本质无波动格式的性质,对于气动力等宏观量的计算,比加权本质无波动格式没有明显的优势.</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36-347. 加权型紧致格式与加权本质无波动格式的比较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336-347.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190 10.6052/0459-1879-15-190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190 336-347 <![CDATA[自由活塞压缩管ALE方法数值模拟]]>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4-398 <br/><p>当前国际上实现高焓气体流动的实验手段之一是自由活塞驱动类脉冲设备,包括自由活塞激波风洞和自由活塞膨胀管.采用自由活塞压缩管作为激波风洞和膨胀管的驱动段时,其驱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类设备的性能.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中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arbitrary Lagrangian Eulerian)数值模拟了压缩管内部的自由活塞运动和气体流动特征.采用移动网格技术来适应活塞运动边界,耦合求解网格运动和气体流动过程,并通过双时间步长方法进行流体运动的时间积分.为了满足几何守恒律(geometric conservation law),对移动网格的法向矢量和表面面积计算进行了修正.不同时刻的活塞位置试验测量结果及欧拉方法预测结果,以及基于简单波理论获得的运动活塞底部气体压力、活塞速度与活塞位置都与当前的ALE方法十分一致.该工作为下一步数值模拟自由活塞激波风洞和自由活塞膨胀管中包括压缩管、激波管和喷管等不同部位的耦合流动提供了基础.</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48-352. <br/><p>当前国际上实现高焓气体流动的实验手段之一是自由活塞驱动类脉冲设备,包括自由活塞激波风洞和自由活塞膨胀管.采用自由活塞压缩管作为激波风洞和膨胀管的驱动段时,其驱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类设备的性能.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中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arbitrary Lagrangian Eulerian)数值模拟了压缩管内部的自由活塞运动和气体流动特征.采用移动网格技术来适应活塞运动边界,耦合求解网格运动和气体流动过程,并通过双时间步长方法进行流体运动的时间积分.为了满足几何守恒律(geometric conservation law),对移动网格的法向矢量和表面面积计算进行了修正.不同时刻的活塞位置试验测量结果及欧拉方法预测结果,以及基于简单波理论获得的运动活塞底部气体压力、活塞速度与活塞位置都与当前的ALE方法十分一致.该工作为下一步数值模拟自由活塞激波风洞和自由活塞膨胀管中包括压缩管、激波管和喷管等不同部位的耦合流动提供了基础.</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48-352. 自由活塞压缩管ALE方法数值模拟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348-352.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4-398 10.6052/0459-1879-14-398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4-398 348-352 <![CDATA[离散型织构表面液滴的铺展及其接触线的力学特性分析]]>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257 <br/><p>针对离散型织构表面上液滴的铺展过程,采用数值模拟和润湿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引入织构润湿因子&lt;em&lt;θ&lt;/em&lt;&lt;sup&lt;*&lt;/sup&lt;,得到了不同类型的离散型织构对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液滴铺展过程中接触线的力学特性,以期从微观界面力学的角度解释微织构对液滴铺展过程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离散型织构增大了液滴铺展过程中的固-液接触面积,位于铺展前沿的液体分子部分浸润织构内部,导致液面曲率和液滴内部的拉普拉斯压力增大,相邻离散型织构间的液体获得了额外的驱动力和能量,铺展速度加快,平衡接触角减小;槽状离散型织构对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程度最大,液滴在其上铺展过程具有各向异性特性.另外数值仿真分析表明,接触线的钉扎效应与固体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和微织构类型密切相关,表面粗糙度越大,钉扎效应越明显,其中槽状织构对接触线的钉扎作用还具有方向性.</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53-360. <br/><p>针对离散型织构表面上液滴的铺展过程,采用数值模拟和润湿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引入织构润湿因子&lt;em&lt;θ&lt;/em&lt;&lt;sup&lt;*&lt;/sup&lt;,得到了不同类型的离散型织构对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液滴铺展过程中接触线的力学特性,以期从微观界面力学的角度解释微织构对液滴铺展过程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离散型织构增大了液滴铺展过程中的固-液接触面积,位于铺展前沿的液体分子部分浸润织构内部,导致液面曲率和液滴内部的拉普拉斯压力增大,相邻离散型织构间的液体获得了额外的驱动力和能量,铺展速度加快,平衡接触角减小;槽状离散型织构对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程度最大,液滴在其上铺展过程具有各向异性特性.另外数值仿真分析表明,接触线的钉扎效应与固体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和微织构类型密切相关,表面粗糙度越大,钉扎效应越明显,其中槽状织构对接触线的钉扎作用还具有方向性.</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53-360. 离散型织构表面液滴的铺展及其接触线的力学特性分析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353-360.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257 10.6052/0459-1879-15-257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257 353-360 <![CDATA[平纹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面内剪切细观损伤行为研究]]>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133 <br/><p>采用约西佩斯库(Iosipescu)纯剪切试件,研究了平纹编织SiC/SiC和C/SiC复合材料的面内剪切应力-应变行为和细观损伤特性.通过试验获得了材料不同方向上的单调和迟滞应力-应变行为,对比分析了两种材料的剪切损伤特性,结果表明材料的剪切损伤演化规律受热残余应力水平影响严重.由试件断口电镜扫描结果发现剪切加载状态下桥连纤维承受显著的弯曲载荷和变形,据此提出了纤维弯曲承载机制,并结合裂纹闭合效应分阶段阐释了材料的剪切迟滞环形状.基于材料的剪切细观损伤机制,通过两个损伤变量表征了材料的剪切损伤演化进程,得到了材料的面内剪切细观损伤演化模型.对比发现2D-C/SiC复合材料45°方向基体裂纹的起裂应力明显小于2D-SiC/SiC复合材料,而两者0°/90°方向裂纹的起裂应力基本相同.</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61-368. <br/><p>采用约西佩斯库(Iosipescu)纯剪切试件,研究了平纹编织SiC/SiC和C/SiC复合材料的面内剪切应力-应变行为和细观损伤特性.通过试验获得了材料不同方向上的单调和迟滞应力-应变行为,对比分析了两种材料的剪切损伤特性,结果表明材料的剪切损伤演化规律受热残余应力水平影响严重.由试件断口电镜扫描结果发现剪切加载状态下桥连纤维承受显著的弯曲载荷和变形,据此提出了纤维弯曲承载机制,并结合裂纹闭合效应分阶段阐释了材料的剪切迟滞环形状.基于材料的剪切细观损伤机制,通过两个损伤变量表征了材料的剪切损伤演化进程,得到了材料的面内剪切细观损伤演化模型.对比发现2D-C/SiC复合材料45°方向基体裂纹的起裂应力明显小于2D-SiC/SiC复合材料,而两者0°/90°方向裂纹的起裂应力基本相同.</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61-368. 平纹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面内剪切细观损伤行为研究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361-368.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133 10.6052/0459-1879-15-133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133 361-368 <![CDATA[半晶态聚合物拉伸变形的微观机理]]>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345 <br/><p>应用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粗粒化聚乙烯醇模型,模拟了晶区与非晶区随机交杂的半晶态聚合物模型系统,研究了半晶态聚合物在单轴拉伸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行为和微观结构演变.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4个典型变形阶段:弹性变形、屈服、应变软化和应变强化.在拉伸变形过程中,主要存在晶区折叠链之间的滑移、晶区破坏、非晶区的解缠结,以及分子链沿拉伸方向重新取向等4种主要的微结构演变形式.在屈服点附近,晶区分子链之间排列紧密程度减小而发生滑移,之后晶区变化需要的应力变小,从而形成应变软化现象.随着应变的增大,经各分子链段协同作用使非晶区分子链的解缠结和重新取向行为扩展到相对宏观尺度,导致拉伸应力增大而形成应变强化现象.</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69-377. <br/><p>应用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粗粒化聚乙烯醇模型,模拟了晶区与非晶区随机交杂的半晶态聚合物模型系统,研究了半晶态聚合物在单轴拉伸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行为和微观结构演变.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4个典型变形阶段:弹性变形、屈服、应变软化和应变强化.在拉伸变形过程中,主要存在晶区折叠链之间的滑移、晶区破坏、非晶区的解缠结,以及分子链沿拉伸方向重新取向等4种主要的微结构演变形式.在屈服点附近,晶区分子链之间排列紧密程度减小而发生滑移,之后晶区变化需要的应力变小,从而形成应变软化现象.随着应变的增大,经各分子链段协同作用使非晶区分子链的解缠结和重新取向行为扩展到相对宏观尺度,导致拉伸应力增大而形成应变强化现象.</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69-377. 半晶态聚合物拉伸变形的微观机理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369-377.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345 10.6052/0459-1879-15-345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345 369-377 <![CDATA[非均质材料动力分析的广义多尺度有限元法]]>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211 <br/><p>自然界和工程中的大部分材料都具有多尺度特征,当考察尺度小到一定程度后,都将表现出非均质性.针对非均质材料的动力问题,提出了一种广义多尺度有限元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静态凝聚法以及罚函数法构造能够反映单元内部材料非均质特性的多尺度位移基函数.与传统扩展多尺度有限元法中的基函数构造方式不同,广义多尺度有限元法的基函数无需通过在子网格域上多次求解椭圆问题得到,而可直接通过矩阵运算获得.其主要步骤如下:利用数值基函数将一个非均质单胞等效为一个宏观单元,进而形成整个结构的等效刚度矩阵,并得到宏观网格的节点位移,最后再次利用数值基函数得到微观尺度上的位移结果.该广义多尺度有限元法是扩展多尺度有限元法的一种新的拓展,可模拟具有更加复杂几何的非均质单胞的力学行为.通过数值算例,模拟了非均质材料的静力问题、广义特征值问题以及瞬态响应问题,计算结果表明:在边界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广义多尺度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与传统有限元的计算结果保持高度一致.与传统有限元相比,该方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广义多尺度有限元法能够很好地模拟非均质单胞的力学行为,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潜力.</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78-386. <br/><p>自然界和工程中的大部分材料都具有多尺度特征,当考察尺度小到一定程度后,都将表现出非均质性.针对非均质材料的动力问题,提出了一种广义多尺度有限元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静态凝聚法以及罚函数法构造能够反映单元内部材料非均质特性的多尺度位移基函数.与传统扩展多尺度有限元法中的基函数构造方式不同,广义多尺度有限元法的基函数无需通过在子网格域上多次求解椭圆问题得到,而可直接通过矩阵运算获得.其主要步骤如下:利用数值基函数将一个非均质单胞等效为一个宏观单元,进而形成整个结构的等效刚度矩阵,并得到宏观网格的节点位移,最后再次利用数值基函数得到微观尺度上的位移结果.该广义多尺度有限元法是扩展多尺度有限元法的一种新的拓展,可模拟具有更加复杂几何的非均质单胞的力学行为.通过数值算例,模拟了非均质材料的静力问题、广义特征值问题以及瞬态响应问题,计算结果表明:在边界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广义多尺度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与传统有限元的计算结果保持高度一致.与传统有限元相比,该方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广义多尺度有限元法能够很好地模拟非均质单胞的力学行为,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潜力.</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78-386. 非均质材料动力分析的广义多尺度有限元法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378-386.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211 10.6052/0459-1879-15-211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211 378-386 <![CDATA[一种基于直接计算高阶奇异积分的断裂力学双边界积分方程分析法]]>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342 <br/><p>相对于有限元法,边界单元法在求解断裂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现有的边界单元法中主要有子区域法和双边界积分方程法.采用一种改进的双边界积分方程法求解二维、三维断裂问题的应力强度因子,对非裂纹边界采用传统的位移边界积分方程,只需对裂纹面中的一面采用面力边界积分方程,并以裂纹间断位移为未知量直接用于计算应力强度因子.采用一种高阶奇异积分的直接法计算面力边界积分方程中的超强奇异积分;对于裂纹尖端单元,提供了三种不同形式的间断位移插值函数,采用两点公式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给出了多个具体的算例,与现存的精确解或参考解对比,可得到高精度的计算结果.</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87-398. <br/><p>相对于有限元法,边界单元法在求解断裂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现有的边界单元法中主要有子区域法和双边界积分方程法.采用一种改进的双边界积分方程法求解二维、三维断裂问题的应力强度因子,对非裂纹边界采用传统的位移边界积分方程,只需对裂纹面中的一面采用面力边界积分方程,并以裂纹间断位移为未知量直接用于计算应力强度因子.采用一种高阶奇异积分的直接法计算面力边界积分方程中的超强奇异积分;对于裂纹尖端单元,提供了三种不同形式的间断位移插值函数,采用两点公式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给出了多个具体的算例,与现存的精确解或参考解对比,可得到高精度的计算结果.</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87-398. 一种基于直接计算高阶奇异积分的断裂力学双边界积分方程分析法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387-398.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342 10.6052/0459-1879-15-342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342 387-398 <![CDATA[精细辛有限元方法及其相位误差研究]]>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272 <br/><p>哈密顿系统是一类重要的动力系统,针对哈密顿系统,设计出多类辛方法:SRK、SPRK、辛多步法、生成函数法等.长久以来数值方法在求解哈密顿系统过程中辛特性和保能量特性不能得到同时满足,近年来提出的有限元方法,对于线性系统具有保辛和保能量的优良特性.但是,以上方法都存在相位漂移(轨道偏离)现象,长时间仿真,计算效果会大打折扣.提出精细辛有限元方法(HPD-FEM)求解哈密顿系统,该方法继承时间有限元方法求解哈密顿系统所具有的保哈密顿系统的辛结构和哈密顿函数守恒性的优良特性,同时,通过精细化时间步长极大地减小了时间有限元方法的相位误差.HPD-FEM相较与针对相位误差专门设计的计算格式FSJS、RKN以及SRPK方法具有更好的纠正效果,几乎达到机器精度,误差为&lt;em&lt;O&lt;/em&lt;(10&lt;sup&lt;-13&lt;/sup&lt;),同时,HPD-FEM克服了FSJS、RKN和SPRK方法不能保证哈密顿函数守恒的缺点.对于高低混频系统和刚性系统,常规算法很难在较大步长下,同时实现对高低频精确仿真,HPD-FEM通过精细计算时间步长,在大步长情况下,实现高低混频的精确仿真.HPD-FEM方法在计算过程中精细方法没有额外增加计算量,计算效率高.数值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方法切实有效.</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99-405. <br/><p>哈密顿系统是一类重要的动力系统,针对哈密顿系统,设计出多类辛方法:SRK、SPRK、辛多步法、生成函数法等.长久以来数值方法在求解哈密顿系统过程中辛特性和保能量特性不能得到同时满足,近年来提出的有限元方法,对于线性系统具有保辛和保能量的优良特性.但是,以上方法都存在相位漂移(轨道偏离)现象,长时间仿真,计算效果会大打折扣.提出精细辛有限元方法(HPD-FEM)求解哈密顿系统,该方法继承时间有限元方法求解哈密顿系统所具有的保哈密顿系统的辛结构和哈密顿函数守恒性的优良特性,同时,通过精细化时间步长极大地减小了时间有限元方法的相位误差.HPD-FEM相较与针对相位误差专门设计的计算格式FSJS、RKN以及SRPK方法具有更好的纠正效果,几乎达到机器精度,误差为&lt;em&lt;O&lt;/em&lt;(10&lt;sup&lt;-13&lt;/sup&lt;),同时,HPD-FEM克服了FSJS、RKN和SPRK方法不能保证哈密顿函数守恒的缺点.对于高低混频系统和刚性系统,常规算法很难在较大步长下,同时实现对高低频精确仿真,HPD-FEM通过精细计算时间步长,在大步长情况下,实现高低混频的精确仿真.HPD-FEM方法在计算过程中精细方法没有额外增加计算量,计算效率高.数值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方法切实有效.</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399-405. 精细辛有限元方法及其相位误差研究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399-405.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272 10.6052/0459-1879-15-272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272 399-405 <![CDATA[基于拓扑优化的自发热体冷却用植入式导热路径设计方法]]>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270 <br/><p>对于具有较低导热系数和较高生热率的热源材料(自发热体),通过优化植入内部的高导热材料的布局以降低内部温度,是实现自发热体冷却的重要措施.如何设计自发热体内部高导热材料的布局,是实现热源内部热量高效收集和温度控制的关键问题.本文研究建立植入式导热路径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考虑高导热材料的植入对于热源分布的影响,以实现自发热体冷却的内置导热路径最优设计.基于固体各向同性材料惩罚模型(solid isotropic material with penalization,SIMP)拓扑描述方法,以高导热材料的相对密度为导热路径描述参数,分别选择合适的热传导系数和生热率的插值模型以建立热传导系数和生热率与相对密度的关系,并以结构散热弱度最小为目标,建立了植入式导热路径设计的拓扑优化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该优化模型能够反映高导热材料的布局对热源布局的影响.通过具体算例,给出了贴片式散热路径与植入式散热路径的拓扑优化结果.设计结构表明,两种优化模型获得的最优散热构型存在较大不同,并且考虑植入高导热材料对热源布局影响的设计结果散热性能优于贴片式散热路径的设计结果.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406-412. <br/><p>对于具有较低导热系数和较高生热率的热源材料(自发热体),通过优化植入内部的高导热材料的布局以降低内部温度,是实现自发热体冷却的重要措施.如何设计自发热体内部高导热材料的布局,是实现热源内部热量高效收集和温度控制的关键问题.本文研究建立植入式导热路径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考虑高导热材料的植入对于热源分布的影响,以实现自发热体冷却的内置导热路径最优设计.基于固体各向同性材料惩罚模型(solid isotropic material with penalization,SIMP)拓扑描述方法,以高导热材料的相对密度为导热路径描述参数,分别选择合适的热传导系数和生热率的插值模型以建立热传导系数和生热率与相对密度的关系,并以结构散热弱度最小为目标,建立了植入式导热路径设计的拓扑优化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该优化模型能够反映高导热材料的布局对热源布局的影响.通过具体算例,给出了贴片式散热路径与植入式散热路径的拓扑优化结果.设计结构表明,两种优化模型获得的最优散热构型存在较大不同,并且考虑植入高导热材料对热源布局影响的设计结果散热性能优于贴片式散热路径的设计结果.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406-412. 基于拓扑优化的自发热体冷却用植入式导热路径设计方法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406-412.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270 10.6052/0459-1879-15-270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270 406-412 <![CDATA[三类随机系统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的解析解]]>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221 <br/><p>近年来逐步发展的概率密度演化方法理论为随机动力系统的分析与控制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过去若干年来,已经发展了一系列数值方法如有限差分法、无网格法用于求解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但是,针对典型随机系统,关于这一方程解析解尚比较缺乏.本文以李群方法为工具,研究给出了Van der Pol振子、Riccati方程和Helmholtz振子3类典型随机非线性系统的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解析解.这些结果,不仅可以作为检验求解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的数值方法结果正确性的判别依据,也为概率密度演化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若干分析实例.</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413-421. <br/><p>近年来逐步发展的概率密度演化方法理论为随机动力系统的分析与控制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过去若干年来,已经发展了一系列数值方法如有限差分法、无网格法用于求解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但是,针对典型随机系统,关于这一方程解析解尚比较缺乏.本文以李群方法为工具,研究给出了Van der Pol振子、Riccati方程和Helmholtz振子3类典型随机非线性系统的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解析解.这些结果,不仅可以作为检验求解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的数值方法结果正确性的判别依据,也为概率密度演化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若干分析实例.</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413-421. 三类随机系统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的解析解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413-421.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221 10.6052/0459-1879-15-221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221 413-421 <![CDATA[基于速度反馈分数阶PID控制的达芬振子的主共振.]]>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332 <br/><p>与传统整数阶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相比,分数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由于增加了两个控制参数,因此能够更灵活地控制受控对象.研究了基于速度反馈分数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的达芬振子的主共振,利用平均法获得了系统的近似解析解.研究发现分数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的比例环节以等效线性阻尼的形式影响系统的共振振幅,积分环节以等效线性阻尼和等效线性刚度的形式影响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微分环节以等效线性阻尼和等效质量的形式影响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主共振幅频响应方程的解析表达式和稳定性判断准则,并对主共振幅频响应的近似解析解和数值解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良好,验证了求解过程和近似解析解的正确性.分析了分数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的比例环节系数、积分环节系数、微分环节系数以及分数阶阶次变化时,对系统主共振幅频响应的影响.对分数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与传统整数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发现当控制器各个环节的系数相同时,基于速度反馈的分数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对达芬振子主共振的控制效果要优于传统整数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422-429. <br/><p>与传统整数阶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相比,分数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由于增加了两个控制参数,因此能够更灵活地控制受控对象.研究了基于速度反馈分数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的达芬振子的主共振,利用平均法获得了系统的近似解析解.研究发现分数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的比例环节以等效线性阻尼的形式影响系统的共振振幅,积分环节以等效线性阻尼和等效线性刚度的形式影响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微分环节以等效线性阻尼和等效质量的形式影响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主共振幅频响应方程的解析表达式和稳定性判断准则,并对主共振幅频响应的近似解析解和数值解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良好,验证了求解过程和近似解析解的正确性.分析了分数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的比例环节系数、积分环节系数、微分环节系数以及分数阶阶次变化时,对系统主共振幅频响应的影响.对分数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与传统整数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发现当控制器各个环节的系数相同时,基于速度反馈的分数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对达芬振子主共振的控制效果要优于传统整数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422-429. 基于速度反馈分数阶PID控制的达芬振子的主共振.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422-429.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332 10.6052/0459-1879-15-332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332 422-429 <![CDATA[线性结构的基于市场机制的鲁棒控制]]>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334 <br/><p>系统建模不可避免地要忽略一些因素从而造成模型误差,因此基于不确定性的非精确模型来设计控制器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各国学者的不断研究,在线性系统&lt;em&lt;H&lt;/em&lt;&lt;sub&lt;∞&lt;/sub&lt;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求解过程繁琐、系统的保守性不强、结构复杂和控制器阶数较高等问题.运用计算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相模拟的理论来试图完善存在的问题.导引模就是结构力学中的本征值问题,即弹性稳定的欧拉(Euler)临界力或结构振动的本征频率;通过引入区段混合能的概念,采用精细积分和扩展的威廉姆斯(W-W)算法计算导引模,将此方法引入到基于市场机制的控制(market-based control,MBC)理论中,提出了线性结构基于市场机制的鲁棒控制策略.同时给出了在鲁棒控制下,采用李雅普诺夫(Lyapunov)直接法证明了结构基于市场机制的鲁棒控制器的稳定性及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对一高层受控结构进行数值计算与分析,并与&lt;em&lt;H&lt;/em&lt;&lt;sub&lt;∞&lt;/sub&lt;鲁棒算法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导引模不能取到临界值,否则会导致控制输入趋于无穷大.基于市场机制的鲁棒控制效果要好于&lt;em&lt;H&lt;/em&lt;&lt;sub&lt;∞&lt;/sub&lt;鲁棒算法,并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在线计算时间短等优点,能较好地适用于高层和大跨结构.</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430-436. <br/><p>系统建模不可避免地要忽略一些因素从而造成模型误差,因此基于不确定性的非精确模型来设计控制器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各国学者的不断研究,在线性系统&lt;em&lt;H&lt;/em&lt;&lt;sub&lt;∞&lt;/sub&lt;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求解过程繁琐、系统的保守性不强、结构复杂和控制器阶数较高等问题.运用计算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相模拟的理论来试图完善存在的问题.导引模就是结构力学中的本征值问题,即弹性稳定的欧拉(Euler)临界力或结构振动的本征频率;通过引入区段混合能的概念,采用精细积分和扩展的威廉姆斯(W-W)算法计算导引模,将此方法引入到基于市场机制的控制(market-based control,MBC)理论中,提出了线性结构基于市场机制的鲁棒控制策略.同时给出了在鲁棒控制下,采用李雅普诺夫(Lyapunov)直接法证明了结构基于市场机制的鲁棒控制器的稳定性及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对一高层受控结构进行数值计算与分析,并与&lt;em&lt;H&lt;/em&lt;&lt;sub&lt;∞&lt;/sub&lt;鲁棒算法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导引模不能取到临界值,否则会导致控制输入趋于无穷大.基于市场机制的鲁棒控制效果要好于&lt;em&lt;H&lt;/em&lt;&lt;sub&lt;∞&lt;/sub&lt;鲁棒算法,并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在线计算时间短等优点,能较好地适用于高层和大跨结构.</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430-436. 线性结构的基于市场机制的鲁棒控制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430-436.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334 10.6052/0459-1879-15-334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334 430-436 <![CDATA[带脉冲的三维引力辅助变轨研究]]>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218 <br/><p>在引力辅助过程中施加脉冲可以有效地改善变轨效果.目前只能对施加小脉冲的情况进行近似计算,当脉冲大于近拱点速度的1%时无法进行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解析分析方法,可以计算施加任意大小和方向脉冲的三维引力辅助变轨.基于二体问题,建立了带任意脉冲的三维引力辅助模型,采用8个相互独立的参数对模型进行描述,其中5个参数表征三维引力辅助、一个参数表征脉冲的大小、两个参数表征脉冲的方向;建立了一组坐标系,可以方便地对轨道进行描述;以施加脉冲为界,将轨道划分为前后两段,分别进行公式推导;应用双曲线轨道动力学与坐标变换等技术方法,可以将飞行器的位置矢量和速度矢量表示为上述8个参数的解析公式,进而可以求出变轨导致的速度、能量和轨道倾角的变化量.通过与基于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的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公式的有效性.应用导出的解析公式分析了施加脉冲的大小和方向对飞行器能量和轨道倾角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规律.结果表明:以最大能量改变为优化目标,施加脉冲的最优方向往往并不是该点速度方向;轨道倾角受到脉冲方向的影响显著.</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437-446. <br/><p>在引力辅助过程中施加脉冲可以有效地改善变轨效果.目前只能对施加小脉冲的情况进行近似计算,当脉冲大于近拱点速度的1%时无法进行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解析分析方法,可以计算施加任意大小和方向脉冲的三维引力辅助变轨.基于二体问题,建立了带任意脉冲的三维引力辅助模型,采用8个相互独立的参数对模型进行描述,其中5个参数表征三维引力辅助、一个参数表征脉冲的大小、两个参数表征脉冲的方向;建立了一组坐标系,可以方便地对轨道进行描述;以施加脉冲为界,将轨道划分为前后两段,分别进行公式推导;应用双曲线轨道动力学与坐标变换等技术方法,可以将飞行器的位置矢量和速度矢量表示为上述8个参数的解析公式,进而可以求出变轨导致的速度、能量和轨道倾角的变化量.通过与基于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的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公式的有效性.应用导出的解析公式分析了施加脉冲的大小和方向对飞行器能量和轨道倾角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规律.结果表明:以最大能量改变为优化目标,施加脉冲的最优方向往往并不是该点速度方向;轨道倾角受到脉冲方向的影响显著.</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437-446. 带脉冲的三维引力辅助变轨研究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437-446.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218 10.6052/0459-1879-15-218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218 437-446 <![CDATA[给出不确定性激励下的动态响应边界——一种非随机振动分析方法]]>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244 <br/><p>提出了一种非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可给出系统在不确定性激励下的动态响应边界,从而为实验信息相对缺乏的不确定性振动分析及未来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计算工具.采用非概率凸模型过程而非传统的随机过程描述不确定性动态激励,仅需知道激励在任意时刻点的边界信息而非精确概率分布,从而有效降低对大样本量的依赖性.针对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系统,建立了相应的非随机振动分析算法,以求解系统在不确定性动态激励下的响应区间;另外,也给出了蒙特卡罗仿真方法,为非随机振动提供一种最为一般的分析工具.最后,通过3个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非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可以作为传统随机振动理论的补充,在工程不确定性结构动力学分析及结构可靠性设计领域发挥作用.</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447-463. <br/><p>提出了一种非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可给出系统在不确定性激励下的动态响应边界,从而为实验信息相对缺乏的不确定性振动分析及未来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计算工具.采用非概率凸模型过程而非传统的随机过程描述不确定性动态激励,仅需知道激励在任意时刻点的边界信息而非精确概率分布,从而有效降低对大样本量的依赖性.针对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系统,建立了相应的非随机振动分析算法,以求解系统在不确定性动态激励下的响应区间;另外,也给出了蒙特卡罗仿真方法,为非随机振动提供一种最为一般的分析工具.最后,通过3个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非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可以作为传统随机振动理论的补充,在工程不确定性结构动力学分析及结构可靠性设计领域发挥作用.</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447-463. 给出不确定性激励下的动态响应边界——一种非随机振动分析方法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447-463.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244 10.6052/0459-1879-15-244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244 447-463 <![CDATA[井筒气液两相流对致密气压裂水平井试井的影响]]>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184 <br/><p>多段压裂水平井技术是目前开采致密气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致密气压裂水平井试井测试中常常伴随着一定的产水量,井筒气液两相流会增加井筒流体的流动阻力,加大井筒流体流动对试井解释的影响.为了明确井筒气液两相流对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试井的影响,提高产水致密气压裂水平井的试井解释精度,建立了一种井筒气液两相流与地层渗流耦合的试井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了考虑井筒气液两相流的压裂水平井试井理论曲线、压力场分布及裂缝产量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井筒气液两相流会增加试井理论曲线中压力和压力导数值,造成靠近入窗点的压力扩散要快于远离入窗点的压力扩散,引起靠近入窗点的裂缝产量要高于远离入窗点的裂缝产量.现场实例分析进一步说明,不考虑井筒两相流可能会对产水压裂水平井的试井解释结果产生很大误差,主要表现为水平井筒假设为无限大导流能力会使得拟合得到的表皮系数偏大,将测试点视为入窗点会使得拟合得到的原始地层压力偏小.所建立的考虑井筒两相流的压裂水平井试井模型为产水致密气井试井资料的正确解释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464-472. <br/><p>多段压裂水平井技术是目前开采致密气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致密气压裂水平井试井测试中常常伴随着一定的产水量,井筒气液两相流会增加井筒流体的流动阻力,加大井筒流体流动对试井解释的影响.为了明确井筒气液两相流对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试井的影响,提高产水致密气压裂水平井的试井解释精度,建立了一种井筒气液两相流与地层渗流耦合的试井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了考虑井筒气液两相流的压裂水平井试井理论曲线、压力场分布及裂缝产量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井筒气液两相流会增加试井理论曲线中压力和压力导数值,造成靠近入窗点的压力扩散要快于远离入窗点的压力扩散,引起靠近入窗点的裂缝产量要高于远离入窗点的裂缝产量.现场实例分析进一步说明,不考虑井筒两相流可能会对产水压裂水平井的试井解释结果产生很大误差,主要表现为水平井筒假设为无限大导流能力会使得拟合得到的表皮系数偏大,将测试点视为入窗点会使得拟合得到的原始地层压力偏小.所建立的考虑井筒两相流的压裂水平井试井模型为产水致密气井试井资料的正确解释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464-472. 井筒气液两相流对致密气压裂水平井试井的影响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464-472.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184 10.6052/0459-1879-15-184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184 464-472 <![CDATA[海岸城市上空热力内边界层的基本特征]]>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056 <br/><p>海岸热力内边界层内大气在热力驱动下产生垂向对流运动,对海岸带的大气运动规律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海岸城市地区,受城市冠层复杂结构的影响,热力内边界层呈现诸多独特的性质.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海岸城市热力内边界层内的流动特征.将海岸城市建筑物拟形为一系列有序排列的立方体块,并基于浸入边界方法考虑其对大气流动的影响.和常见的区域尺度数值研究中将城市下垫面假设为均质属性平面的方法相比,模拟结果的精度明显提高,海岸热力内边界层内各种尺度的动力过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描述.模拟计算了海岸城市热力内边界层、中性海岸城市边界层和开阔的自然海岸热力内边界层共3种情况,对比研究了城市摩阻和海岸热力作用对海岸城市上空大气运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上,边界层中各紊流特征量均在街谷尺度呈现出有规律而非均匀分布的特点;在强度上,热力作用与城市构筑物的摩阻作用相互促进,使得紊流强度显著提升并大于两种作用线性叠加的结果.此外,还发现有城市冠层海岸的热力内边界层发展远快于相同热力条件下的自然海岸带,边界层的发展规律也有显著的不同.</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473-481. <br/><p>海岸热力内边界层内大气在热力驱动下产生垂向对流运动,对海岸带的大气运动规律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海岸城市地区,受城市冠层复杂结构的影响,热力内边界层呈现诸多独特的性质.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海岸城市热力内边界层内的流动特征.将海岸城市建筑物拟形为一系列有序排列的立方体块,并基于浸入边界方法考虑其对大气流动的影响.和常见的区域尺度数值研究中将城市下垫面假设为均质属性平面的方法相比,模拟结果的精度明显提高,海岸热力内边界层内各种尺度的动力过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描述.模拟计算了海岸城市热力内边界层、中性海岸城市边界层和开阔的自然海岸热力内边界层共3种情况,对比研究了城市摩阻和海岸热力作用对海岸城市上空大气运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上,边界层中各紊流特征量均在街谷尺度呈现出有规律而非均匀分布的特点;在强度上,热力作用与城市构筑物的摩阻作用相互促进,使得紊流强度显著提升并大于两种作用线性叠加的结果.此外,还发现有城市冠层海岸的热力内边界层发展远快于相同热力条件下的自然海岸带,边界层的发展规律也有显著的不同.</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473-481. 海岸城市上空热力内边界层的基本特征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473-481.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056 10.6052/0459-1879-15-056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056 473-481 <![CDATA[硬壳层非饱和软基路堤的填土高度研究]]>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321 <br/><p>硬壳层在软土路堤工程中具有很好的承载传递特性,应充分发挥其有利作用以优化路堤填土高度设计与施工管理.考虑硬壳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和自重反压护道作用,基于非饱和土平面应变抗剪强度统一解与吸力角双曲线模型,推导了实际地应力状态下硬壳层非饱和软土地基的临塑/临界载荷计算公式,进而建立了路堤临塑/临界填土高度的解析解,并给出解析公式的适用条件与应用步骤,最后探讨了各因素对路堤临界填土高度的影响规律.所得解析公式能综合反映4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且对比验证了解析公式的正确性及给定公式适用条件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硬壳层的影响具有整体性,应同时考虑其厚度和弹性模量的变化,可忽略路堤等效宽度的影响;侧压力系数的影响明显,侧压力系数为1.0对应的路堤填土高度明显偏大,应原位测试确定地基土的真实侧压力系数;采用不同强度准则的计算结果差异显著,应充分考虑中间主应力对公式适用范围及路堤填土高度的影响;高、低基质吸力的影响特性不同,低吸力时路堤填土高度线性增加且与截距无关,高吸力时路堤填土高度受双重作用相对大小的控制,或先逐渐减小后缓慢增大、或逐渐增大,并与截距密切相关.</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482-494. <br/><p>硬壳层在软土路堤工程中具有很好的承载传递特性,应充分发挥其有利作用以优化路堤填土高度设计与施工管理.考虑硬壳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和自重反压护道作用,基于非饱和土平面应变抗剪强度统一解与吸力角双曲线模型,推导了实际地应力状态下硬壳层非饱和软土地基的临塑/临界载荷计算公式,进而建立了路堤临塑/临界填土高度的解析解,并给出解析公式的适用条件与应用步骤,最后探讨了各因素对路堤临界填土高度的影响规律.所得解析公式能综合反映4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且对比验证了解析公式的正确性及给定公式适用条件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硬壳层的影响具有整体性,应同时考虑其厚度和弹性模量的变化,可忽略路堤等效宽度的影响;侧压力系数的影响明显,侧压力系数为1.0对应的路堤填土高度明显偏大,应原位测试确定地基土的真实侧压力系数;采用不同强度准则的计算结果差异显著,应充分考虑中间主应力对公式适用范围及路堤填土高度的影响;高、低基质吸力的影响特性不同,低吸力时路堤填土高度线性增加且与截距无关,高吸力时路堤填土高度受双重作用相对大小的控制,或先逐渐减小后缓慢增大、或逐渐增大,并与截距密切相关.</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482-494. 硬壳层非饱和软基路堤的填土高度研究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482-494.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321 10.6052/0459-1879-15-321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321 482-494 <![CDATA[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中插值偏差的理论估计]]>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166 <br/><p>数字图像相关测量的普及提出了建立散斑质量评价体系要求,即发展针对不同的数字散斑图能够评估测量精度的标准方法.其中,数字图像相关计算中插值误差引起亚像素位移系统偏差(插值偏差)的估计是评价散斑质量的重要参数,然而至今插值偏差与散斑图结构及其插值方法之间的深层机制仍然不明,而且缺乏快速有效的手段估计插值偏差的量级.基于傅里叶方法获得了插值偏差的解析表达式.在满足采样定理的情况下,对其简化得到了插值偏差的带限近似形式和正弦近似形式.插值偏差的正弦近似形式解释了插值偏差随亚像素平移呈正弦形式变化的现象.基于插值偏差的正弦近似公式,提出了决定插值算法用于相关匹配优劣的插值偏差核概念,它表征了插值算法对散斑图特定频率的偏差响应,插值偏差是由插值偏差核与图像功率谱乘积的积分决定的.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通过散斑频谱和插值偏差核估计插值偏差的简便有效算法,较之于传统的散斑图平移方法有明显的速度优势.分析了模板大小对估计精度的影响,并通过模拟进行了验证.解释了插值偏差产生的深层机理,解决了长久以来插值偏差难以快速估计的问题.不仅可以用于插值偏差估计,也可以用于插值算法优化,滤波模板选取等问题.对建立散斑质量评价体系,从而制作方便用户的水转印标准散斑也有推动作用.</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495-510. <br/><p>数字图像相关测量的普及提出了建立散斑质量评价体系要求,即发展针对不同的数字散斑图能够评估测量精度的标准方法.其中,数字图像相关计算中插值误差引起亚像素位移系统偏差(插值偏差)的估计是评价散斑质量的重要参数,然而至今插值偏差与散斑图结构及其插值方法之间的深层机制仍然不明,而且缺乏快速有效的手段估计插值偏差的量级.基于傅里叶方法获得了插值偏差的解析表达式.在满足采样定理的情况下,对其简化得到了插值偏差的带限近似形式和正弦近似形式.插值偏差的正弦近似形式解释了插值偏差随亚像素平移呈正弦形式变化的现象.基于插值偏差的正弦近似公式,提出了决定插值算法用于相关匹配优劣的插值偏差核概念,它表征了插值算法对散斑图特定频率的偏差响应,插值偏差是由插值偏差核与图像功率谱乘积的积分决定的.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通过散斑频谱和插值偏差核估计插值偏差的简便有效算法,较之于传统的散斑图平移方法有明显的速度优势.分析了模板大小对估计精度的影响,并通过模拟进行了验证.解释了插值偏差产生的深层机理,解决了长久以来插值偏差难以快速估计的问题.不仅可以用于插值偏差估计,也可以用于插值算法优化,滤波模板选取等问题.对建立散斑质量评价体系,从而制作方便用户的水转印标准散斑也有推动作用.</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495-510.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中插值偏差的理论估计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495-510.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5-166 10.6052/0459-1879-15-166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5-166 495-510 <![CDATA[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报告综述]]>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6-054 <br/><p>简要介绍了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的会议举办情况,对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所做的报告内容进行了综述,并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511-517. <br/><p>简要介绍了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的会议举办情况,对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所做的报告内容进行了综述,并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p> <br/>力学学报. 2016 48(2): 511-517. 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报告综述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16 48(2): 511-517.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6-054 10.6052/0459-1879-16-054 力学学报 48 2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6-054 511-51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