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学报 https://lxxb.www.cn100led.com/ 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day 15 2024-02-21 20:28:52 lxxb@www.cn100led.com lxxb@www.cn100led.com 2024-02-21 20:28:52 zh lxxb@www.cn100led.com 0459-1879 <![CDATA[以薄膜理论为基础的锥壳极限分析]]>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1 <br/><p>本文研究了锥壳在受均布内压作用时极限分析的一个途径.以薄膜理论的极限载荷为基础,考虑了锥壳的实际支承条件而进行了弯曲效应的修正.同时,利用薄壳的特征值作为小参数,得到了非常简单的理论近似公式其中σ_T为材料屈服极限,h为壳厚,α为底周半径,r为半锥角;α=1.45或1.65,分别相当于底周支承情况为不可移简支或为嵌固的情况.同实验资料进行比较,理论结果同实验数据符合情况良好.</p> <br/>力学学报. 1965 8(1): 1-11. <br/><p>本文研究了锥壳在受均布内压作用时极限分析的一个途径.以薄膜理论的极限载荷为基础,考虑了锥壳的实际支承条件而进行了弯曲效应的修正.同时,利用薄壳的特征值作为小参数,得到了非常简单的理论近似公式其中σ_T为材料屈服极限,h为壳厚,α为底周半径,r为半锥角;α=1.45或1.65,分别相当于底周支承情况为不可移简支或为嵌固的情况.同实验资料进行比较,理论结果同实验数据符合情况良好.</p> <br/>力学学报. 1965 8(1): 1-11. 以薄膜理论为基础的锥壳极限分析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1965 8(1): 1-11.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1 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1 力学学报 8 1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1 1-11 <![CDATA[异质圆柱体在半无限弹性体内所引起的热应力和位移]]>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2 <br/><p>在许多工业机具的设计中,有时需要把弹性系数相同但热胀系数不同的两种材料组成一个组合机体,同时这种机体又得处于相当高的温度之下;由于两种材料的热胀系数不同,所以必然会引起比较复杂的热应力.在考虑这种机具的使用安全和设计经济时,需要较详尽地知道其中的应力和变形的规律. 本文选园柱体作为异质体,另一个机件是半无限弹性体,利用埸论中的有关原理先把热弹性问题化成弹性力学边界值问题,并用Fourier变换求得了解答.</p> <br/>力学学报. 1965 8(1): 12-27. <br/><p>在许多工业机具的设计中,有时需要把弹性系数相同但热胀系数不同的两种材料组成一个组合机体,同时这种机体又得处于相当高的温度之下;由于两种材料的热胀系数不同,所以必然会引起比较复杂的热应力.在考虑这种机具的使用安全和设计经济时,需要较详尽地知道其中的应力和变形的规律. 本文选园柱体作为异质体,另一个机件是半无限弹性体,利用埸论中的有关原理先把热弹性问题化成弹性力学边界值问题,并用Fourier变换求得了解答.</p> <br/>力学学报. 1965 8(1): 12-27. 异质圆柱体在半无限弹性体内所引起的热应力和位移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1965 8(1): 12-27.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2 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2 力学学报 8 1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2 12-27 <![CDATA[Ляпунов关于运动稳定性的某些定理在连续介质力学中的推广]]>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3 <br/><p>本文对稳定性理论向连续介质力学的推广作了尝试.第一节结合不可压缩流体在两平行平面间的层流运动稳定性问题,给出了某些定理的推广.第二节利用所建议的方法,考虑了矩形平板的稳定性,以作为一个应用的例子.</p> <br/>力学学报. 1965 8(1): 28-37. <br/><p>本文对稳定性理论向连续介质力学的推广作了尝试.第一节结合不可压缩流体在两平行平面间的层流运动稳定性问题,给出了某些定理的推广.第二节利用所建议的方法,考虑了矩形平板的稳定性,以作为一个应用的例子.</p> <br/>力学学报. 1965 8(1): 28-37. Ляпунов关于运动稳定性的某些定理在连续介质力学中的推广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1965 8(1): 28-37.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3 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3 力学学报 8 1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3 28-37 <![CDATA[在同时考虑重率差和毛细管压力差的情况下二相液体非定常渗流方程的一个相似性解]]>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4 <br/><p>本文在同时考虑重率差和毛细管压力差的情况下给出了二相液体一维非定常渗流方程的一个相似性解.这个解可以用来估计毛细管压力差在二相重力分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二相间的重率差在毛细管浸透问题中所起的作用.得到的结果表明,在重力分离问题和非水平方向的毛细管浸透问题中,重率差和毛细管压力差两个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应同时加以考虑.</p> <br/>力学学报. 1965 8(1): 38-45. <br/><p>本文在同时考虑重率差和毛细管压力差的情况下给出了二相液体一维非定常渗流方程的一个相似性解.这个解可以用来估计毛细管压力差在二相重力分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二相间的重率差在毛细管浸透问题中所起的作用.得到的结果表明,在重力分离问题和非水平方向的毛细管浸透问题中,重率差和毛细管压力差两个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应同时加以考虑.</p> <br/>力学学报. 1965 8(1): 38-45. 在同时考虑重率差和毛细管压力差的情况下二相液体非定常渗流方程的一个相似性解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1965 8(1): 38-45.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4 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4 力学学报 8 1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4 38-45 <![CDATA[插入法求强化弹塑性解]]>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5 <br/><p>设结构只承受按相同比例增加的表面载荷作用并只发生小变形,材料性质及边界条件皆近似合乎简单加载的要求。按照的小弹塑性形变理论,当结构尺寸、材料性质及边界约束条件给定时,位移、应力、应变及载荷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唯一的。我们来研究给定了结构最大应变强度值εimax情况下解的性质。如果εimax不超过比例极限ε,则位移、应变、应力及载荷皆与εimax成线性关系。此时结构中各点的应变张量分布</p> <br/>力学学报. 1965 8(1): 46-51. <br/><p>设结构只承受按相同比例增加的表面载荷作用并只发生小变形,材料性质及边界条件皆近似合乎简单加载的要求。按照的小弹塑性形变理论,当结构尺寸、材料性质及边界约束条件给定时,位移、应力、应变及载荷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唯一的。我们来研究给定了结构最大应变强度值εimax情况下解的性质。如果εimax不超过比例极限ε,则位移、应变、应力及载荷皆与εimax成线性关系。此时结构中各点的应变张量分布</p> <br/>力学学报. 1965 8(1): 46-51. 插入法求强化弹塑性解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1965 8(1): 46-51.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5 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5 力学学报 8 1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5 46-51 <![CDATA[解连续矩形板问题的影响系数法]]>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6 <br/><p>根据三弯矩方程求解连续矩形板问题虽然有时很简便,但是当跨数较多时要计算许多联立方程,并且由于求得的结果仅是支座弯矩值,致使在计算支座转角值时还要进行冗长的演算。本文推广了解题比较简便的影响系数法,导出了影响系数法所必需的一系列算式:固端弯矩算式,角变位移方程,以及端弯矩或端转角的影响系数.</p> <br/>力学学报. 1965 8(1): 52-59. <br/><p>根据三弯矩方程求解连续矩形板问题虽然有时很简便,但是当跨数较多时要计算许多联立方程,并且由于求得的结果仅是支座弯矩值,致使在计算支座转角值时还要进行冗长的演算。本文推广了解题比较简便的影响系数法,导出了影响系数法所必需的一系列算式:固端弯矩算式,角变位移方程,以及端弯矩或端转角的影响系数.</p> <br/>力学学报. 1965 8(1): 52-59. 解连续矩形板问题的影响系数法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1965 8(1): 52-59.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6 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6 力学学报 8 1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6 52-59 <![CDATA[用电网模型研究二相二维非定常渗流的一种近似方法]]>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7 <br/><p>二相非定常渗流理论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忽略毛细管压力情况下的一维问题,原则上都已能解决。对二维问题,由于在数学上存在困难,目前还没有得到分析解。文献[3]作了在数字电子计算机上直接求二相二维问题的数值解的尝试。文献[4]在渗流过程中流管形状不变化的假设下提出了一个解决二相二维非定常渗流的近似方法,但是,这个假设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适用,在一般情况下,流管的形状却可能随时间显著地变化。本文把已有的二相一维渗流理论和电模拟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在理论上较严格、在实用上也可行的研究二相非定常渗流二维问题的近似方法。</p> <br/>力学学报. 1965 8(1): 60-62. <br/><p>二相非定常渗流理论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忽略毛细管压力情况下的一维问题,原则上都已能解决。对二维问题,由于在数学上存在困难,目前还没有得到分析解。文献[3]作了在数字电子计算机上直接求二相二维问题的数值解的尝试。文献[4]在渗流过程中流管形状不变化的假设下提出了一个解决二相二维非定常渗流的近似方法,但是,这个假设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适用,在一般情况下,流管的形状却可能随时间显著地变化。本文把已有的二相一维渗流理论和电模拟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在理论上较严格、在实用上也可行的研究二相非定常渗流二维问题的近似方法。</p> <br/>力学学报. 1965 8(1): 60-62. 用电网模型研究二相二维非定常渗流的一种近似方法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1965 8(1): 60-62.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7 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7 力学学报 8 1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7 60-62 <![CDATA[对“论固体力学中的极限分析并建议一个一般变分原理”一文的讨论]]>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8 <br/><p>原文提出的一般变分原理和改进上下限的新办法是很有意义的。对极限分析来说,目前由于求下限较困难,得到的结果较差。采用上下限平均的办法,可能距离真实的极限载荷较远。因而探索一个能得到更接近真实值的新途径是很值得欢迎的工作。原文作者经过初步计算说明,用这个新办法能得到较稳定的结果,初步肯定了这个办法。我们经过试算,感到原文还有一些不明确的地方需要澄清,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1.原文定理一是一个极大中的极小问题,与弹性理论中的变分原理是不一样的。在弹性体的情形,真实解总是使总势能或余能取极小值。这时,对σ_ij和ε_ij假设一些函数</p> <br/>力学学报. 1965 8(1): 63-76. <br/><p>原文提出的一般变分原理和改进上下限的新办法是很有意义的。对极限分析来说,目前由于求下限较困难,得到的结果较差。采用上下限平均的办法,可能距离真实的极限载荷较远。因而探索一个能得到更接近真实值的新途径是很值得欢迎的工作。原文作者经过初步计算说明,用这个新办法能得到较稳定的结果,初步肯定了这个办法。我们经过试算,感到原文还有一些不明确的地方需要澄清,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1.原文定理一是一个极大中的极小问题,与弹性理论中的变分原理是不一样的。在弹性体的情形,真实解总是使总势能或余能取极小值。这时,对σ_ij和ε_ij假设一些函数</p> <br/>力学学报. 1965 8(1): 63-76. 对“论固体力学中的极限分析并建议一个一般变分原理”一文的讨论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1965 8(1): 63-76. article 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8 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8 力学学报 8 1 https://lxxb.www.cn100led.com/article/doi/10.6052/0459-1879-1965-1-1965-008 63-7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