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进展 http://lxjz.xml-journal.net/ Advances in Mechanics lxjz@www.cn100led.com lxjz@www.cn100led.com en lxjz@www.cn100led.com 1000-0992 <![CDATA[力电耦合偏场理论:回顾、比较与展望]]>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5-020?pageType=en 伍斌, 张春利, 张传增, 陈伟球 力电耦合固体的非线性连续介质理论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而成熟于70年代.80年代末、90年代初则因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兴起而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但应用上以线性分析为主.21世纪初以来,力电耦合软材料因其潜在的应用前景激发了众多的研究兴趣.由于牵涉到大变形,必须在一般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的框架内进行问题的建模和开展定量分析,因此力电耦合固体的非线性理论重新得到了大家的重视,出现了很多新版本.本文旨在阐述力电耦合固体非线性连续介质理论一般框架的基础上,采用3个构型的表述方式,较为详细地给出拉格朗日描述和更新拉格朗日描述下的力电耦合偏场理论,甄别不同理论表述版本之间的异同,以廓清目前文献中的混乱现象,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最后,本文讨论和展望了力电耦合偏场理论在不同研究领域的若干研究重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1-. 伍斌, 张春利, 张传增, 陈伟球 力电耦合固体的非线性连续介质理论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而成熟于70年代.80年代末、90年代初则因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兴起而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但应用上以线性分析为主.21世纪初以来,力电耦合软材料因其潜在的应用前景激发了众多的研究兴趣.由于牵涉到大变形,必须在一般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的框架内进行问题的建模和开展定量分析,因此力电耦合固体的非线性理论重新得到了大家的重视,出现了很多新版本.本文旨在阐述力电耦合固体非线性连续介质理论一般框架的基础上,采用3个构型的表述方式,较为详细地给出拉格朗日描述和更新拉格朗日描述下的力电耦合偏场理论,甄别不同理论表述版本之间的异同,以廓清目前文献中的混乱现象,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最后,本文讨论和展望了力电耦合偏场理论在不同研究领域的若干研究重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1-. 力电耦合偏场理论:回顾、比较与展望 伍斌, 张春利, 张传增, 陈伟球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1-. article doi:10.6052/1000-0992-15-020 10.6052/1000-0992-15-020 力学进展 46 1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5-020?pageType=en 201601 <![CDATA[Developments of numerical methods for linear and nonlinear fluid-solid interaction dynamics with applications(线性与非线性流固耦合动力学数值方法的进展及应用)]]>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5-038?pageType=en Jing Tang XING(邢景棠) 本文综述了线性与非线性流固耦合问题数值方法的进展及工程应用. 讨论了四种数值分析方法: (1) 混合有限元-子结构-子区域数值模型, 以求解有限域线性流固耦合问题, 如流体晃动, 声腔-结构耦合, 流体中的压力波, 化工容器的地震响应,坝水耦合等; (2) 混合有限元-边界元数值模型, 以求解涉及无限域的线性流固耦合问题, 如大型浮体承受飞机降落冲击, 船舰的炮击回应等; (3) 混合有限元-有限差分(体积) 数值模型, 以求解不涉及破浪和两相分离的非线性流固耦合问题; (4) 混合有限元-光滑粒子数值模型, 以求解涉及破浪和两相分离的非线性流固耦合问题. 文中推荐分区迭代求解过程, 以便应用现有的固体及流体求解器, 于毎一时间步长分别求解固体及流体的方程, 通过耦合迭代收敛, 向前推进以达问题求解. 文中选用的工程应用例子包含气-液-壳三相耦合, 液化天然气船水晃动, 人体步行冲击引起的声腔-建筑结构耦合, 大型浮体承受飞机降落冲击的瞬态动力回应, 涉及破浪和两相分离的气-翼耦合及结构于水上降落的冲击. 数值分析结果与可用的实验或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以说明所述方法的精度及工程应用价值. 文中列出了基于流固耦合的波能采积装置模型, 以应用线性系统的共振及非线性系统的周期解原理, 有效地采积波能. 本文列出了231 篇参考文献, 以便读者进一步研讨所感兴趣方法.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2-. Jing Tang XING(邢景棠) 本文综述了线性与非线性流固耦合问题数值方法的进展及工程应用. 讨论了四种数值分析方法: (1) 混合有限元-子结构-子区域数值模型, 以求解有限域线性流固耦合问题, 如流体晃动, 声腔-结构耦合, 流体中的压力波, 化工容器的地震响应,坝水耦合等; (2) 混合有限元-边界元数值模型, 以求解涉及无限域的线性流固耦合问题, 如大型浮体承受飞机降落冲击, 船舰的炮击回应等; (3) 混合有限元-有限差分(体积) 数值模型, 以求解不涉及破浪和两相分离的非线性流固耦合问题; (4) 混合有限元-光滑粒子数值模型, 以求解涉及破浪和两相分离的非线性流固耦合问题. 文中推荐分区迭代求解过程, 以便应用现有的固体及流体求解器, 于毎一时间步长分别求解固体及流体的方程, 通过耦合迭代收敛, 向前推进以达问题求解. 文中选用的工程应用例子包含气-液-壳三相耦合, 液化天然气船水晃动, 人体步行冲击引起的声腔-建筑结构耦合, 大型浮体承受飞机降落冲击的瞬态动力回应, 涉及破浪和两相分离的气-翼耦合及结构于水上降落的冲击. 数值分析结果与可用的实验或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以说明所述方法的精度及工程应用价值. 文中列出了基于流固耦合的波能采积装置模型, 以应用线性系统的共振及非线性系统的周期解原理, 有效地采积波能. 本文列出了231 篇参考文献, 以便读者进一步研讨所感兴趣方法.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2-. Developments of numerical methods for linear and nonlinear fluid-solid interaction dynamics with applications(线性与非线性流固耦合动力学数值方法的进展及应用) Jing Tang XING(邢景棠)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2-. article doi:10.6052/1000-0992-15-038 10.6052/1000-0992-15-038 力学进展 46 1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5-038?pageType=en 201602 <![CDATA[聚碳酸酯类非晶聚合物力学性能及其本构关系]]>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5-016?pageType=en 于鹏, 姚小虎, 张晓晴, 韩强 聚碳酸酯是一类玻璃态非晶聚合物材料,由于其出色的耐热和抗冲击能力,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防军事和工业领域.针对主要应用于聚碳酸酯材料类非晶聚合物,首先回顾了其力学性能实验研究现状,从唯象的角度分析实验结果,揭示这类材料力学性能.其次介绍了这类材料的各种本构模型的发展历程、物理机制、力学特性、适用范围等.最后,概述了各类本构模型在聚碳酸酯类聚合物材料中的应用,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进一步讨论了本构模型对材料力学行为的表征,同时给出了聚碳酸酯类材料在实验和理论研究中仍然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3-. 于鹏, 姚小虎, 张晓晴, 韩强 聚碳酸酯是一类玻璃态非晶聚合物材料,由于其出色的耐热和抗冲击能力,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防军事和工业领域.针对主要应用于聚碳酸酯材料类非晶聚合物,首先回顾了其力学性能实验研究现状,从唯象的角度分析实验结果,揭示这类材料力学性能.其次介绍了这类材料的各种本构模型的发展历程、物理机制、力学特性、适用范围等.最后,概述了各类本构模型在聚碳酸酯类聚合物材料中的应用,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进一步讨论了本构模型对材料力学行为的表征,同时给出了聚碳酸酯类材料在实验和理论研究中仍然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3-. 聚碳酸酯类非晶聚合物力学性能及其本构关系 于鹏, 姚小虎, 张晓晴, 韩强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3-. article doi:10.6052/1000-0992-15-016 10.6052/1000-0992-15-016 力学进展 46 1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5-016?pageType=en 201603 <![CDATA[超疏水材料表面液-气界面的稳定性及演化规律]]>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5-043?pageType=en 吕鹏宇, 薛亚辉, 段慧玲 超疏水表面功能材料在防污、流动减阻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其中液-气界面的稳定性是关系到该种材料性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微结构液-气界面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浸润状态转变过程,浸润状态恢复过程和气泡形态演化过程三个方面.在压强变化、气体扩散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液-气界面会发生失稳现象,并以不同的形态变化方式进行演化发展.该文首先总结了三类液-气界面稳定性问题.在不同的演化阶段,液-气界面具有不同的位置和形状,体现出不同的稳定性.然后,分别针对液滴系统和水下浸没系统,考虑了几种主要的影响因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超疏水微结构液-气界面稳定性研究的主要进展,总结液-气界面的演化机制.最后,展望了该领域中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4-. 吕鹏宇, 薛亚辉, 段慧玲 超疏水表面功能材料在防污、流动减阻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其中液-气界面的稳定性是关系到该种材料性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微结构液-气界面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浸润状态转变过程,浸润状态恢复过程和气泡形态演化过程三个方面.在压强变化、气体扩散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液-气界面会发生失稳现象,并以不同的形态变化方式进行演化发展.该文首先总结了三类液-气界面稳定性问题.在不同的演化阶段,液-气界面具有不同的位置和形状,体现出不同的稳定性.然后,分别针对液滴系统和水下浸没系统,考虑了几种主要的影响因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超疏水微结构液-气界面稳定性研究的主要进展,总结液-气界面的演化机制.最后,展望了该领域中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4-. 超疏水材料表面液-气界面的稳定性及演化规律 吕鹏宇, 薛亚辉, 段慧玲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4-. article doi:10.6052/1000-0992-15-043 10.6052/1000-0992-15-043 力学进展 46 1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5-043?pageType=en 201604 <![CDATA[空间电动力绳系统理论及实验研究]]>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5-029?pageType=en 余本嵩, 文浩, 金栋平, 陈提 本文关注在轨航天器中具有导电性能的电动力绳系统,因其复杂动响应特征及潜在应用前景值得学者们深入研究.论文阐述了电动力绳系统的工作原理,对系统的力学建模、动力学行为、控制、应用、在轨实验及地面实验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总结,同时提出电动力绳系统有待进一步探究的科学与技术问题.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5-. 余本嵩, 文浩, 金栋平, 陈提 本文关注在轨航天器中具有导电性能的电动力绳系统,因其复杂动响应特征及潜在应用前景值得学者们深入研究.论文阐述了电动力绳系统的工作原理,对系统的力学建模、动力学行为、控制、应用、在轨实验及地面实验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总结,同时提出电动力绳系统有待进一步探究的科学与技术问题.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5-. 空间电动力绳系统理论及实验研究 余本嵩, 文浩, 金栋平, 陈提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5-. article doi:10.6052/1000-0992-15-029 10.6052/1000-0992-15-029 力学进展 46 1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5-029?pageType=en 201605 <![CDATA[航天重大工程中的力学问题]]>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5-018?pageType=en 孟光, 周徐斌, 苗军 近年来, 我国航天重大工程蓬勃发展, 航天工程中新的力学问题不断涌现, 开展航天工程力学问题研究在航天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航天器朝着超高速、深空探测、多功能方向的发展, 其面临的发射和运行环境也更加恶劣, 发射过程中的多场耦合、非线性等问题更加突出. 大阵面、大挠性的航天器对在轨结构展开、模态辨识、刚柔耦合控制提出新的要求, 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观测需求, 为航天器在轨微振动、热致振动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 同时, 这一系列的问题也对航天器的地面试验和仿真分析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些领域, 各国学者也积累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概括介绍了近年来航天重大工程中出现的新的力学问题, 从航天器的发射、在轨运行、地面仿真和试验等方面对航天工程中的力学问题进行了综述. 内容主要集中在耦合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多体动力学、结构动力学以及试验力学等方面, 同时提出了工程中力学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6-. 孟光, 周徐斌, 苗军 近年来, 我国航天重大工程蓬勃发展, 航天工程中新的力学问题不断涌现, 开展航天工程力学问题研究在航天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航天器朝着超高速、深空探测、多功能方向的发展, 其面临的发射和运行环境也更加恶劣, 发射过程中的多场耦合、非线性等问题更加突出. 大阵面、大挠性的航天器对在轨结构展开、模态辨识、刚柔耦合控制提出新的要求, 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观测需求, 为航天器在轨微振动、热致振动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 同时, 这一系列的问题也对航天器的地面试验和仿真分析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些领域, 各国学者也积累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概括介绍了近年来航天重大工程中出现的新的力学问题, 从航天器的发射、在轨运行、地面仿真和试验等方面对航天工程中的力学问题进行了综述. 内容主要集中在耦合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多体动力学、结构动力学以及试验力学等方面, 同时提出了工程中力学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6-. 航天重大工程中的力学问题 孟光, 周徐斌, 苗军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6-. article doi:10.6052/1000-0992-15-018 10.6052/1000-0992-15-018 力学进展 46 1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5-018?pageType=en 201606 <![CDATA[基于医学影像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5-042?pageType=en 陈宇, 李睿, 赵雪梅, 李东海, 徐文娟, 刘爱华, Sia Sheau Fung, Chong Winston, 张宇 随着计算机成像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I)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血管类疾病的诊断,比如动脉狭窄、血管瘤、血管畸形等.除了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静态图像,先进的MRI技术还可以通过时间序列直接反映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基于计算机成像和三维重建技术,血流动力学的参数又可以通过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如何将血流动力学参数和临床诊断相结合是近年来在转化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结合文献调研和作者自己的研究工作对基于医学图像的血流动力学分析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7-. 陈宇, 李睿, 赵雪梅, 李东海, 徐文娟, 刘爱华, Sia Sheau Fung, Chong Winston, 张宇 随着计算机成像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I)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血管类疾病的诊断,比如动脉狭窄、血管瘤、血管畸形等.除了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静态图像,先进的MRI技术还可以通过时间序列直接反映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基于计算机成像和三维重建技术,血流动力学的参数又可以通过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如何将血流动力学参数和临床诊断相结合是近年来在转化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结合文献调研和作者自己的研究工作对基于医学图像的血流动力学分析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7-. 基于医学影像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陈宇, 李睿, 赵雪梅, 李东海, 徐文娟, 刘爱华, Sia Sheau Fung, Chong Winston, 张宇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7-. article doi:10.6052/1000-0992-15-042 10.6052/1000-0992-15-042 力学进展 46 1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5-042?pageType=en 201607 <![CDATA[移动接触线的物理力学研究]]>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6-006?pageType=en 袁泉子, 沈文豪, 赵亚溥 移动接触线,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流体在固体表面形成移动的三相接触区域.移动接触区域跨越多个尺度,其中三相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流场的动力学特征.由于在能源、航天、生物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和迅速发展,移动接触线在新的应用背景下发展了新的难题.标度分析是度量接触线自相似扩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移动接触线的标度关系为主线,介绍了"力-电-热-化学"多场耦合环境下,亲水内角、微柱阵列、可溶解固体、水力压裂滞后区等复杂几何结构的刚性/柔性固体表面,采用物理力学方法对于移动接触线动力学属性研究的进展.通过跨尺度实验研究、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动理论/水动力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了类固体前驱膜、单分子前驱水链、锯齿形接触线等新现象.从原子尺度的界面结构到连续尺度的流动特性,讨论了移动接触线自相似扩展的标度关系,以及其驱动来源、能量耗散、边界条件等物理机制和规律,为多物理场中的"Huh-Scriven佯谬"探索了解答,为移动接触线的前景和应用提出了展望.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8-. 袁泉子, 沈文豪, 赵亚溥 移动接触线,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流体在固体表面形成移动的三相接触区域.移动接触区域跨越多个尺度,其中三相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流场的动力学特征.由于在能源、航天、生物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和迅速发展,移动接触线在新的应用背景下发展了新的难题.标度分析是度量接触线自相似扩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移动接触线的标度关系为主线,介绍了"力-电-热-化学"多场耦合环境下,亲水内角、微柱阵列、可溶解固体、水力压裂滞后区等复杂几何结构的刚性/柔性固体表面,采用物理力学方法对于移动接触线动力学属性研究的进展.通过跨尺度实验研究、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动理论/水动力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了类固体前驱膜、单分子前驱水链、锯齿形接触线等新现象.从原子尺度的界面结构到连续尺度的流动特性,讨论了移动接触线自相似扩展的标度关系,以及其驱动来源、能量耗散、边界条件等物理机制和规律,为多物理场中的"Huh-Scriven佯谬"探索了解答,为移动接触线的前景和应用提出了展望.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8-. 移动接触线的物理力学研究 袁泉子, 沈文豪, 赵亚溥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8-. article doi:10.6052/1000-0992-16-006 10.6052/1000-0992-16-006 力学进展 46 1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6-006?pageType=en 201608 <![CDATA[五模材料及其水声调控研究]]>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6-010?pageType=en 陈毅, 刘晓宁, 向平, 胡更开 五模材料是一种具有固体特征的复杂流体,可通过超材料技术由固体材料经过微结构精心设计近似得到.可调的模量各向异性和固体特征赋予五模材料优越的水声调控能力,在降低水下物体目标强度等领域有着重要潜在应用,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工程和学术界关注.本文就五模材料基本概念、微结构设计、声波调控、加工制备等方面对该类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并对五模材料在工程中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9-. 陈毅, 刘晓宁, 向平, 胡更开 五模材料是一种具有固体特征的复杂流体,可通过超材料技术由固体材料经过微结构精心设计近似得到.可调的模量各向异性和固体特征赋予五模材料优越的水声调控能力,在降低水下物体目标强度等领域有着重要潜在应用,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工程和学术界关注.本文就五模材料基本概念、微结构设计、声波调控、加工制备等方面对该类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并对五模材料在工程中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9-. 五模材料及其水声调控研究 陈毅, 刘晓宁, 向平, 胡更开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09-. article doi:10.6052/1000-0992-16-010 10.6052/1000-0992-16-010 力学进展 46 1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6-010?pageType=en 201609 <![CDATA[激光辐照诱导的热与力学效应]]>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5-025?pageType=en 宋宏伟, 黄晨光 对激光辐照诱导的热与力学问题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材料在高温、高升温速率下的本构关系,典型薄板和柱壳等结构在激光辐照下的热力破坏效应,多层材料体系的激光破坏行为等几个方面,并着重介绍了包含相变与烧蚀过程的激光破坏分析模型与机制研究,激光辐照效应的流-热-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以及短脉冲激光引起的冲击与破坏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10-. 宋宏伟, 黄晨光 对激光辐照诱导的热与力学问题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材料在高温、高升温速率下的本构关系,典型薄板和柱壳等结构在激光辐照下的热力破坏效应,多层材料体系的激光破坏行为等几个方面,并着重介绍了包含相变与烧蚀过程的激光破坏分析模型与机制研究,激光辐照效应的流-热-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以及短脉冲激光引起的冲击与破坏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10-. 激光辐照诱导的热与力学效应 宋宏伟, 黄晨光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10-. article doi:10.6052/1000-0992-15-025 10.6052/1000-0992-15-025 力学进展 46 1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5-025?pageType=en 201610 <![CDATA[功能梯度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建模与分析研究进展]]>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6-007?pageType=en 沈惠申 功能梯度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一代的先进复合材料.在这种材料中,碳纳米管作为增强体在空间位置上梯度排布.功能梯度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已成为近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功能梯度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结构的建模与分析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集中讨论功能梯度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梁、板、壳在各种载荷条件下,边界条件下和环境条件下的线性和非线性弯曲、屈曲和后屈曲、振动和动力响应.文中所列成果可以看作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石.最后,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11-. 沈惠申 功能梯度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一代的先进复合材料.在这种材料中,碳纳米管作为增强体在空间位置上梯度排布.功能梯度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已成为近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功能梯度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结构的建模与分析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集中讨论功能梯度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梁、板、壳在各种载荷条件下,边界条件下和环境条件下的线性和非线性弯曲、屈曲和后屈曲、振动和动力响应.文中所列成果可以看作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石.最后,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11-. 功能梯度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建模与分析研究进展 沈惠申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11-. article doi:10.6052/1000-0992-16-007 10.6052/1000-0992-16-007 力学进展 46 1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6-007?pageType=en 201611 <![CDATA[固体的冲击拉伸碎裂]]>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6-004?pageType=en 郑宇轩, 周风华, 胡时胜, 余同希 固体材料在冲击拉伸载荷作用下常常会断裂成多个碎片(碎片化),固体材料碎片化的物理机制是多点损伤同时在固体中成核和发展,导致固体多处破坏.自Mott对固体的动态碎裂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后,几十年来,对固体动态碎裂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应用物理学、力学、航天和兵器工程等领域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在冲击拉伸载荷作用下固体的动态碎裂研究的发展历史,给出相关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特别针对现有的各种关于碎片尺度、碎片分布、以及碎片化物理机制的理论模型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和讨论,最后指出现有实验和理论研究中仍然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12-. 郑宇轩, 周风华, 胡时胜, 余同希 固体材料在冲击拉伸载荷作用下常常会断裂成多个碎片(碎片化),固体材料碎片化的物理机制是多点损伤同时在固体中成核和发展,导致固体多处破坏.自Mott对固体的动态碎裂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后,几十年来,对固体动态碎裂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应用物理学、力学、航天和兵器工程等领域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在冲击拉伸载荷作用下固体的动态碎裂研究的发展历史,给出相关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特别针对现有的各种关于碎片尺度、碎片分布、以及碎片化物理机制的理论模型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和讨论,最后指出现有实验和理论研究中仍然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12-. 固体的冲击拉伸碎裂 郑宇轩, 周风华, 胡时胜, 余同希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12-. article doi:10.6052/1000-0992-16-004 10.6052/1000-0992-16-004 力学进展 46 1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6-004?pageType=en 201612 <![CDATA[激波的传播与干扰]]>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6-009?pageType=en 杨基明, 李祝飞, 朱雨建, 翟志刚, 罗喜胜, 陆夕云 激波的传播特性既取决于激波的产生条件,也与所处的传播环境密切相关.驱动条件、几何边界、介质的物理化学属性等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激波传播特性的改变,而激波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对其波及的流场产生影响.尽管激波传播及其干扰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科技活动之中,其复杂机理的认识、规律的描述乃至应用潜力的挖掘仍有漫长的路要走.本文根据气体中激波传播和干扰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描述特征,在对激波传播以及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目前的热点问题,包括激波/激波干扰、激波/边界层干扰、激波与湍流作用、激波的聚焦与点火以及激波作用下气体界面不稳定性等研究进行了介绍和讨论,旨在对近年来该领域的进展及获得的成果做一个概述和归纳,期望对将来的深入研究有一个鉴借意义.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13-. 杨基明, 李祝飞, 朱雨建, 翟志刚, 罗喜胜, 陆夕云 激波的传播特性既取决于激波的产生条件,也与所处的传播环境密切相关.驱动条件、几何边界、介质的物理化学属性等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激波传播特性的改变,而激波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对其波及的流场产生影响.尽管激波传播及其干扰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科技活动之中,其复杂机理的认识、规律的描述乃至应用潜力的挖掘仍有漫长的路要走.本文根据气体中激波传播和干扰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描述特征,在对激波传播以及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目前的热点问题,包括激波/激波干扰、激波/边界层干扰、激波与湍流作用、激波的聚焦与点火以及激波作用下气体界面不稳定性等研究进行了介绍和讨论,旨在对近年来该领域的进展及获得的成果做一个概述和归纳,期望对将来的深入研究有一个鉴借意义.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13-. 激波的传播与干扰 杨基明, 李祝飞, 朱雨建, 翟志刚, 罗喜胜, 陆夕云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力学进展. 2016 46(1): 201613-. article doi:10.6052/1000-0992-16-009 10.6052/1000-0992-16-009 力学进展 46 1 http://lxjz.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6052/1000-0992-16-009?pageType=en 201613
Baidu
map